RSS

標籤文章彙整:未上市股票

光電半導體新聞 100-12-15

2011-12-15

15十二月

2012大趨勢/太陽能業 差異化求勝 經濟日報╱記者何易霖/台北報導】 2011.12.15 
太陽能產業今年面臨產能過剩、價格急跌等負面衝擊,市場低氣壓瀰漫。展望2012年,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產業顧問兼組長高鴻翔認為,市況混沌,台灣廠商應努力建立與國外業者之間的區隔性,加上政府從旁協助,才能脫穎而出。

高鴻翔表示,近年全球太陽能市場總需求量都在20GW(10億瓦)左右,今年可能略微衰退,明年小幅成長,市場需求平平,但全球新產能開出過快,加上歐洲市場低迷,是造成此波太陽能產業市況一蹶不振的主因。

高鴻翔指出,太陽能製造從歐、美東移至大陸、台灣已是趨勢,未來台灣廠商最大的對手一定是大陸業者,產能過剩、殺價競爭勢必是台廠短期內要繼續面對的問題。

就兩岸業者分析,大陸廠商挾資金、內需市場出海口優勢,台灣以技術取勝,產出的太陽能電池平均轉換效率比大陸製造高出0.2個百分點。

台灣在太陽能電池製造已有札實基礎,但在終端模組、系統布局規模仍小,這與太陽能每個環節的產業特性差異有關,電池製造重技術、資本支出不大,下游系統、模組需要放帳、行銷經費,不是中小企業可以做到。

台灣要透過產業鏈結合,建立區隔性,必須要台積電、聯電、友達、鴻海等資金雄厚的大型企業出面,若具有品牌優勢的電子大廠也能加入,利用品牌通路為台灣太陽能產業擴大通路、建立出海口,更能事半功倍。

高鴻翔指出,在產業復甦之前,業界將發生整併潮,但「整併是業者自己的事,政府不應介入」,政府角色應是協助營造更優質的產業發展環境。

所謂優質產業發展環境包括協助擴大內需市場;提供業者完整的認證與品質保證規範,提供廠商對外爭取更多訂單的憑藉;以及建立銀行專業服務團隊、完整的融資配套措施,讓業者與終端消費者都能更便利取得資金。

在這波產業洗牌之後,新進者要加入市場也不再容易,有助市場機制朝更健全的方向發展。業者也必須體認,過往毛利率動輒三、四成的「暴利時代」宣告終結,唯有細水長流、穩健獲利的企業,才是最後能活下來的業者。

現在產業供過於求,勢必要有一波洗牌,競爭力低、無法建立與同業差異化的業者將被淘汰出局。已陸續有歐、美業者退場,大陸廠商也面臨資金緊縮壓力,台灣廠商資金相對健全,又有技術優勢,挺過寒冬的機率大。

2012大趨勢/高鴻翔:歐美退場 兩岸爭霸 【經濟日報╱記者何易霖採訪整理】 2011.12.15

太陽能產業面臨供過於求的壓力,今年第二季末起價格急跌,歐美大廠首當其衝,陸續退場,未來將是大陸與台灣業者發光的年代。我認為,2012年將是全球太陽能產業需求爆發前的黑暗期。
外界常以「太陽能DRAM化」來把太陽能與DRAM產業相提並論,我認為並不適當。DRAM產業市況低迷,主要因投資額太大,業者競逐於製程提升,製程微縮造成產出增加的速度遠大於需求成長;太陽能業雖也有供過於求壓力,但主要是需求不振。

太陽能發電占人類總體發電比重仍非常低,一旦全球金融環境回到正常,帶動需求回溫,太陽能市場爆發性強,且太陽能產業鏈從最上游多晶矽到終端模組與系統,都有不同的產業鏈型態與經營模式,與DRAM大不相同,不能單就兩大產業現在都面臨價格暴跌,就歸為同一類。

2012年太陽光電產業將以大中華區為主要發展區域。矽材廠因手握長約,未來經營策略將成為牽動產業全局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產業雖以垂直整合為發展優勢,但通路、資金則為未來競爭關鍵。

全球太陽光電市場將2012年面臨歐債風暴、電廠建置規範、可再生能源應用政策、貿易壁壘等情勢,將有更多的不確定因素,新興市場將加速成長,區域勢力將成為主要的發展動力,但仍有政策、融資、需求障礙等因素需突破。

業者也要瞭解,現在消費者安裝太陽能發電的心態與過往不同。2004年以前,安裝太陽能發電多半以環保為出發點,那時候政府補貼高、市場供給量也有限,造就產業第一波榮景;2004年過後迄今,安裝太陽能發電最大的考量點是看好投資報酬率,為了獲利而做。

面對西班牙、德國等主要市場都逐步降低政府補貼額度,過往「高補貼、高成長」的產業盛況將不復見。今年以來太陽能售價快速下跌,樂觀的言論認為明年中開始,太陽能將能達到市電同價目標,屆時擁有品牌效益的大廠將展現大廠效益,大者恆大的趨勢確立。

2012大趨勢/潘文輝:下季價格反彈 【經濟日報╱記者何易霖/台北報導】 2011.12.15 
太陽能電池廠昱晶總經理潘文輝表示,太陽能價格已跌到不合理水位,現在情況是終端需求疲弱、產能供過於求,但隨著歐債問題解決,市場可望在明年第一季末觸底反彈。

潘文輝分析,目前太陽能市場不見起色,價格暴跌,主要原因在於部分廠商庫存太高、財務壓力重以及擔心存貨跌價等因素,在市場上拋貨所致。但「長痛不如短痛,總比溫水煮青蛙好」,在經過現階段痛苦期後,價格可望持穩。

就產業現狀來看,現在大家都擔心終端庫存高達6至8GW(十億瓦),但實際上這些多數為低品質、沒人要的庫存,不至於構成威脅;全球總產能約50GW當中,僅一半是生產高效率產品的有效產能,所以庫存與供過於求並非外界想像那麼嚴重。

太陽能被歸為「四大慘業」之一,潘文輝也大喊「不合理」。他說,截至去年底為止,太陽能占全球所有發電比重僅0.27%,屬「萌芽期」產業,一旦占比提升至1%甚至5%,「都是很可怕的爆發力,怎麼會慘?」。

他認為,現在阻撓市場最大障礙,在於美債、歐債問題仍未解決,並非安裝太陽能的報酬率低,而是市場無法取得融資空間,導致太陽能需求瞬間大降,但「歐美經濟問題一定會落幕」,最快明年第一季末就是太陽能市場反彈的時機。

研調:太陽能報價本週續跌 惟跌幅趨緩 精實新聞 2011-12-15 記者 羅毓嘉 報導

集邦科技旗下EnergyTrend指出,本週太陽能產品現貨報價仍然續跌,多晶矽、矽晶圓、模組、薄膜報價均同步下滑,但跌幅已趨緩,電池報價則較上週持平。觀察12月太陽能廠出貨狀況,Energy Trend表示,目前整體出貨量繼續減少,稼動率維持低檔,需待廠商進行製程改善、上下游合作效益發酵,到明年才會開始另一波新的成長。

根據Energy Trend的調查,多晶矽現貨市場最低成交價下滑到$20/kg,但成交量不大,且價格較差者多為一般效能的晶圓,平均價位則下滑到$23.98/kg,跌幅為2.36%。而在矽晶圓部分,多晶的最低價格維持在$1.05/piece;而單晶的最低價格則維持在$1.48/piece;本週多晶矽晶圓的平均價格來到$1.119/piece,跌幅為1.06%,而單晶矽晶圓則來到$1.570/piece,跌幅為0.95%。

電池方面,本週價格則呈止跌局面,最低價格仍維持在$0.47/Watt,平均價格則為$0.511/Watt,跌幅為0%;另外在模組方面,目前矽晶太陽能模組最低價格仍在$0.7/Watt左右,平均價格則下滑到$0.861/Watt,跌幅為2.27%。

另一方面,受到矽晶模組價格持續下滑,本週薄膜的最低價格來到$0.7/Watt,而平均價格則落到了$0.829/Watt,跌幅為1.07%。

觀察近期太陽能廠出貨量,Energy Trend表示,廠商為了捍衛價格而採選擇性接單,致目前整體出貨量繼續減少,市場仍舊維持低迷態勢,少量的年底搶裝訂單也已反映完畢,預估台系太陽能廠的12月營收難有表現空間;僅部分廠商繼續進行清庫存、拋售長約用料會有微幅貢獻。

Energy Trend認為,依照目前維持在低檔的稼動率,太陽能晶圓片、電池的生產製造對於營收的貢獻度都將顯得非常有限,不過,雖然目前市場氛圍保守,多家廠商已陸續展開製程改善、或者進行上下游合作,期望2012開始另一波新的成長。

大陸11月多晶矽價格月減7.5%,跌勢趨緩 精實新聞 2011-12-15 記者 余美慧 報導

大陸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矽業分會表示,大陸11月多晶矽主流價格在20萬-23萬元/噸(人民幣,下同)左右,較10月均價下跌7.5%,跌勢自11月下旬起有所趨緩。由於下游價格已大致跌到谷底,預計12月多晶矽近期價格持穩可能性較大。

矽業分會分析師謝晨表示,目前雖然有廠商將報價每噸上調1-2萬元,但主流成交價仍在每噸20-21萬元左右。受下游產品價格制約及大陸多晶矽廠商大規模停產的雙重影響,預計12月成交價將繼續維持在20萬元/噸附近。

他同時指出,雖然多晶矽跌勢在11月下旬起有所趨緩,但目前的價位已跌破絕大部分企業的成本線。除了上市多晶矽企業之外,非上市公司僅有2、3家還在繼續生產。多家多晶矽廠商則表示,由於大陸多晶矽企業大規模停產,使多晶矽供應量快速下降,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價格跌勢過快的情況。

另外,由於多晶矽價格持續走低,OCI、瓦克化學等一線大廠也適度降低多晶矽產量,進而使大陸進口量逐漸回檔,預計11月進口量超過5000噸的可能性不大。大陸10月進口多晶矽4565噸,月減29.6%,年增7.6%。其中,自韓國進口1280噸,自美國進口1240噸,自德國進口1211噸。前10月累計進口量達53,109噸。

太陽能利多 福聚拚轉盈 【經濟日報╱記者何易霖/台北報導】 2011.12.15 
大陸有意對美、韓多晶矽廠提出反傾銷指控,昨(14)日並祭出嚴格規範大陸境內多晶矽行業標準,首批僅保利協鑫、江西賽維等20家大廠入選,有助舒緩多晶矽價格崩跌壓力,促進產業機制回歸正常,榮化旗下福聚(4975)受惠深;與保利協鑫等合作密切的新日光、茂迪等,也將沾光。

福聚現為台灣唯一量產太陽能級多晶矽原料的業者,目前年產能5,000噸,正進行去瓶頸計畫,完成後年產能可提升至8,000噸。福聚11月甫獲得107億元銀行聯貸,伴隨銀彈上膛與大陸嚴格控管多晶矽行業,有助產業機制回穩,加速福聚邁向轉盈之路。

法人指出,大陸多晶矽廠先前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品質良莠不齊,成為「市場價格破壞者」,不少大陸中小型多晶矽廠面臨停產。大陸太陽能產業聯盟最新統計指出,大陸中部省份地區近20 家多晶矽企業中,超過九成已停產,裁員人數高達2,000人。

如今大陸明確祭出嚴格規範,將有助產業秩序回歸正,避免「劣幣驅逐良幣」的情況再度發生,常;且大陸官方有意對美、韓等地多晶矽廠提出反傾銷訴訟,有助福聚等台廠勢力興起。太陽能族群昨天受相關消息激勵,昨天延續近期反彈氣勢,普遍收紅。

此外,大陸嚴格管控境內多晶矽行業,並對美、韓多晶矽廠傾銷手段施壓,未來大陸大型多晶矽企業將更具領導力,新日光、茂迪、太極等台灣太陽能電池廠,與大陸龍頭廠合作關係良好,在「大者橫大」的趨勢下,新日光等台廠也將更具戰鬥力。

根據大陸最新《多晶矽行業准入條件》,規範多晶矽廠新建和改擴建項目投資中,最低資本金比例不得低於30%;產能每期規模要大於年產能3,000噸,並對資源條件和能耗等做出嚴格規定。昨天發布的首批核准廠商,包括保利協鑫、江西賽維、昱輝陽光等20家。

業界認為,大陸嚴格規範多晶矽行業標準,有助有助加速產業回歸正常機制,加速市場資源向擁有規模化和技術、成本優勢的大型企業靠攏。

碩禾 跨足太陽能電廠 【經濟日報╱記者簡永祥、王皓正/台北報導】 2011.12.15 
繼股神巴菲特跨足太陽能電廠領域之後,太陽能導電漿廠碩禾(3691)昨(14)日宣布,擬在2億元的額度內,新設太陽能系統控股公司,以轉投資國內外太陽能電廠或相關模組及系統設計公司。

碩禾看好太陽能後市,與股神巴菲特不約而同規劃跨足終端系統與電廠事業。業界認為,現階段太陽能電廠投資報酬率大於一成,碩禾趁景氣低檔入市,未來隨著市況回穩,可享豐厚的投資報酬,挹注業績。集邦科技(TrendForce)旗下分析部門EnergyTrend指出,美國針對大陸太陽能產品展開反傾銷調查之後,大陸太陽能業界展開自救行動,而台灣廠商受惠轉單效應的影響,業績可望回溫。

EnergyTrend表示,輸入美國的太陽能電池國家,主要集中在大陸、歐洲、與台灣,一旦大陸產品被課徵反傾銷稅,無論是轉單效應或是直接取而代之,台灣廠商將因此受惠。

近期大陸廠商已經洽尋與台灣廠商合作的機會,大陸一線大廠陸續跟台灣相關業者初步洽談電池與模組代工。就EnergyTrend的了解,目前廠商給予的代工價格仍然偏低,台灣廠商並無太大意願承接相關訂單。

矽晶圓廠國碩發言人李朝欽表示,目前太陽能產業仍是供過於求,12月仍與11月一樣處於淡季,可能等到明年3、4月後,產業才有回升契機。

國碩否認投入太陽能電廠 2011-12-15 01:28 工商時報 【記者王中一/台北報導】

    太陽能產業陷入供過於求困境,開發「下游出海口」也成為所有業者發展的方向。國碩(2406)近期就被市場點名要投入太陽能電廠業務,激勵股價強勢演出。對此,發言人李朝欽強調目前並無此事,但「往下游發展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國碩近年從光碟片領域逐步轉型,先是開發太陽能導電漿,然後將事業部切割獨立成為碩禾(3691),之後公司本身則切入太陽能矽晶圓端。原本,期待能趁太陽能景氣快速成長之際擴大事業佈局,但未料此波太陽能景氣反轉太快,目前營收貢獻不高。

    李朝欽表示,「降低庫存」仍是目前矽晶圓事業部的營運方針,若是客戶有急單需求,出貨量才會放大,急單消失後營收也隨之下跌。展望後市,李朝欽認為,目前仍處於太陽能產業淡季,加上12月和元月有耶誕節和春節,工作天數大幅縮短,因此營運表現也會持續向下,評估要到明年第1季末時,才有機會回溫。

中美太陽能貿易戰 台廠受惠 2011-12-15 01:28 旺報 【記者葉文義/台北報導】

    由於美國針對中國太陽能產品展開反傾銷調查,中國太陽能業界展開自救行動,而台灣廠商受惠轉單效應的影響,業績可望回溫。

    中國模組產品在美國市場的占有率超過50%,其次為日本、韓國、歐洲等地的廠商。一旦中國模組產品的反傾銷成案,上述國家的廠商將因此而受惠,未來成長可期;而台灣模組廠商受限於產能規模與品牌印象,受惠非常有限。

    陸企洽尋與台企合作

    另一方面,輸入美國的太陽能產品中,電池比例僅占10%,主要集中在中國、歐洲、與台灣,一旦中國產品被課徵反傾銷稅,無論是轉單效應或是直接取而代之,台灣廠商將因此受惠。

    研究機構EnergyTrend指出,近期中國廠商已經洽尋與台灣廠商合作的機會,例如中國業界的一線大廠就已經跟台灣相關業者初步洽談電池與模組代工的意願。然而就EnergyTrend的了解,目前廠商給予的代工價格仍然偏低,台灣廠商並無太大意願承接相關訂單。

    12月市場仍舊低迷

    雖然轉單效應帶來期望,但台廠的11月營收陸續出爐,其中主要的晶圓片、電池廠,個別呈現不同的營收表現,受到11月價格持續下滑以及需求不足,營收衰退的廠商都呈現大幅度的變化,但也有部分廠商受惠於代工單、拋售原料以及庫存出清等帶來營收的助益,反而呈現逆勢成長。

    11月的營收表現相較於10月營收,其中以昇陽科(3561-TW)的跌幅最大,達到46.3%,茂迪(6244-TW)與中美晶(5483-TW)也分別衰退33.8%以及32.9%,昱晶(3514-TW)衰退10.2%,綠能(3519-TW)逆勢成長15.4%,新日光(3576-TW)營收則與上月相差無幾。

    展望12月,目前多家廠商的出貨量繼續減少,除因為採用選擇性接單生產以保住價格,因此整體出貨量減少外,綜觀市場仍舊維持低迷,少量的年底搶裝訂單也已經反應完畢,因此12月的營收預估除部分廠商繼續進行清庫存、拋售長約料會有微幅的貢獻外,依照目前維持低檔的稼動率,太陽能晶圓片、電池的生產製造對於營收的貢獻度都將是有限的。而且在目前保守的市場氛圍下,多家廠商已經開始進行製程的改善或是進行上下游合作,期望2012開始另一波新的成長。

轉單價格太低難進補 太陽能業者:不確定因素仍多 2011/12/14 鉅亨網 記者尹慧中 台北

近期市場傳出台灣廠商受惠中美太陽能貿易反傾銷調查展開,將有 「轉單效應」 ,業績並可望回溫。對此台灣太陽能業者與研調機構表示,在傳統淡季中尚未看見市場反轉訊號,目前不確定因素太多,仍多接短單,且中國大陸釋出的代工價格低,業者無太大意願承接訂單。

進入傳統淡季,股王碩禾 (3691) 11月營收滑落趨勢明顯,並為連續3個月滑落。公司表示,就產業總體來說,目前市場不確定因素太多,訂單部分,客戶仍多以短單、急單為主。就近期中國大陸市場變化,自有資金不足、技術不足、產品無法變現的小廠生存更加困難,短期無復工跡象,已觀察到供應鏈競爭越來越激烈,在持續洗牌過程中,則將使產業邁向健康化。

另對,美國擬對中國大陸太陽能課徵高額反銷稅部分,中美晶 (5483) 董事長盧明光則分析,此事不能作單一方面解讀,對台灣業者也「不見得有利」,再加上目前處於傳統淡季,在外部總體經濟環境未見好轉與未見到需求出現的情況,產業總體而言,一季不如一季情況大致不會有太大變化。

EnergyTrend指出,近期中國廠商已經洽尋與台灣廠商合作的機會,例如中國業界的一線大廠就已經跟台灣相關業者初步洽談電池與模組代工的意願。然而就EnergyTrend了解,目前廠商給予的代工價格仍然偏低,台灣廠商並無太大意願承接相關訂單。

目前市場雖傳出「轉單效應」,但檢視台灣太陽能廠11月份營收,其中主要的晶圓片、電池廠,受到11月份價格持續下滑以及需求不足,營收衰退的廠商仍多,僅有部分廠商受惠於拋售原料以及庫存出清等帶來營收的助益,有小幅逆勢成長。

Isofoton完成其中國首個HCPV專案 (PV-Tech訊)

首個由非國內企業開發的HCPV電廠日前在青海省竣工。這個100kWp專案位於格爾木郊區,該地區直接日照輻射程度超過每天每平米7kWh,並且降雨極少。

高聚光光伏(HCPV)是Isofoton的一種新式但已得到成功驗證的技術,可比傳統光伏系統的發電量高出50%以上。為了取得此種效率,HCPV系統必須安裝在特定環境之中,而格爾木地區正具備這些條件。中國、美國和義大利等國對此具有潛力的技術極為看好,這種技術可以極少的成本實現更多的能源輸送,同時為無法通過其他方式致富的地區創造就業崗位、帶來利潤。

這一電廠的年產能在2200MWh以上,將由國電光伏進行就地管理,可為當地逾20萬戶居民提供電力。

福思第一太陽能下調2011年收益預期,重組核心業務並進行裁員 (PV-Tech訊)

由於受到氣候及其他不良因素所帶來的低於預期的收益額影響,福思第一太陽能(First Solar,NASDAQ:FSLR)下調了其2011年全年收益預期,並單獨宣佈將對其核心業務集團進行重組和旗下零部件業務集團總裁TK Kallenbach年底離職的消息。據公司表示,此次業務重組將導致近100個相關崗位被裁減,相當於公司總雇員人數的1.5%。福思第一太陽能調整後的2011年業績預期在28-29億美元之間,同比此前的30-33億美元有所減少。

“我們多樣化的業務模式以及豐富的專案儲備將有助於公司在2012年收穫大量現金,並提高運營效率。但是我們正重新定位公司的業務,並將重心放在打造並服務可持續市場,而不是補貼市場。”福思第一太陽能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邁克·埃亨(Mike Ahearn)表示,“通過將我們在公共事業規模光伏設備上的核心優勢運用到急需大量可再生能源的市場上,我們的目標是在2014年底前將收益額來源完全轉移至可持續市場上。”

埃亨先生的言論與此前福思第一太陽能在其第三季度電話會議上的言論相互一致。

2012業績預期

更為重要的是,福思第一太陽能將其2012年的淨銷售預期值設置在了37-40億美元,其中有約17億美元來自系統銷售業務。

福思第一太陽能表示,公司預計可在2012年實現9-11億美元的運營現金流,並計畫在明年將資本投資控制在3.75-4.25億美元之間。

新聞更新

埃亨先生指出,進入光伏產業對的門檻已經沒有了,而價格壓力幾乎成了無窮無盡的。大量的多晶矽和產能擴張改變了遊戲規則,同時,擁有上網電價補貼政策的補貼市場也正在縮小。

生產更新

2012年較弱的市場需求預期,以及2011年產能擴張計畫的逐步完成,將導致工廠的稼動率僅為80%,從而影響產品的單位生產成本。2012年平均每瓦產品成本預計為72美分。公司管理層指出,如果公司能夠實現滿負荷生產的話,2012年的每瓦生產成本將可降至67美分

元件效率預計可在2012年提高1%至12.6%。

Belectric在歐洲建成最大的薄膜發電廠 (PV-Tech訊)

Belectric在德國Alt Daber建成了歐洲最大的薄膜地面支架式太陽能設備後,便實現了連續兩年行業內比世界其他任何公司安裝專案都多的目標。該發電廠本身輸出70MW,價值1億歐元。專案融資與巴伐利亞國家銀行合作。Scope Awards 2011獲得者CFB 179 Fund擁有Belectric安裝的九個發電廠,總輸出為122MW。

該光伏生產商宣稱今年共建設了62個太陽能發電廠,另外還有多個大型屋頂支架式光伏系統、光伏溫室系統和光伏停車場系統,總輸出391MW。

Belectric在15個國家擁有2,000名員工,並宣稱他們的成功仰賴內部平衡系統生產以降低成本與彈性工作流程的結合,使公司能夠在指定時間段內建成所有地面支架式發電廠。

Belectric首席執行官Martin Zembsch表示:“憑藉我們產品的可靠性和良好品質,我們Belectric同所有投資商、銀行以及土地擁有者多年來的合作都很愉快。”該公司產權比率達60%且信用額度高,Creditreform設定的指數是122。”

管理總監Bernhard Beck對新的一年充滿希望:“我們自信2.0 MegaWattBlock的一體化電網穩定技術和能源存儲解決方案將有助於降低能源周轉的成本,從而使其更加有效率,無需使用電網延伸。德國及各公司必須肩負起創新的責任,為世界能源生產的變革貢獻力量。”

力晶P3廠 台積電接手 呼聲高 2011-12-15 01:28 工商時報 【記者朱漢崙/台北報導】

    據透露,力晶P3廠已浮現潛在買家,由國內半導體龍頭台積電出面接手的可能性極高,倘若台積電能順利在明年上半年買下力晶P3廠,力晶全體債權銀行將可望回收超過250億元、至少一半的債務,並啟動後續債權重組新聯貸案。

    茂德昨(14)日召開銀行團8人工作小組會議,並由負責引資案的KPMG會計師馬國柱說明引資進度,其中也包括已接觸、但雙方無法達成共識的個案。

    據了解,KPMG已陸續接觸多組買家,銀行團8人小組評估,的確有潛在買家,只是需要時間,為促成引資案,願再展延茂德降息案半年,給予緩衝時間。

    除茂德案,力晶出售P3廠也正進行,據透露,接手力晶P3廠可能性最高的「黑馬」是台積電,P3廠的設備為國內最新,規模大小也符合台積電需求,加上力晶董事長黃崇仁與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關係良好,將提高力晶出售P3廠意願。

    據悉,台積電已私下向銀行團表示:「買下力晶P3廠,願意評估看看。」有關人士指出,力晶P3廠當初是由力晶向旺宏購得,因此P3廠有不少氣體跟液體管線是與當初位於同一座廠的旺宏共用,加上P3廠位於竹科,相對有地緣便利性。

對手搶地盤 封測雙雄法人看淡 【經濟日報╱記者簡永祥/台北報導】 2011.12.15 
台積電決定2013年大舉跨入高階製程封裝領域,恐壓縮日月光(2311)及矽品等封測大廠的發展空間,引發法人對日月光及矽品持股鬆動。

工研院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IEK)指出,台積電及格羅方德等晶圓代工大廠,相繼宣布跨足高階封測領域,台積電甚至宣布獨家開發的COWOS(Chip On Wafer On Substrate)預定在2013年正式接單量產,將對全球封測生態帶來重大轉變。

日月光高層表示,雖然高階封裝成長速度頗快,但畢竟全球占比仍不高。

相較在金價大漲下,未來整合元件大廠勢必會加速釋出委外代工訂單,以目前全球委外訂單的封測訂單僅占全球封測產值的7%,日月光將會挾在銅製程的領先優勢,加速在兩岸培訓人才,搶食整合元件大廠大舉釋出中低階封裝訂單的商機。

矽品強調,矽品在高階3D IC封裝或覆晶封裝領域,布局已久且保有成本優勢,而且也與晶圓廠合作,未來還是有很多晶片廠不會將所有晶片交給晶圓廠提供整合服務,意謂這個市場大餅不可能由晶圓廠獨吃,矽品還是有很大發展空間。

現增不通,華亞科籌資兵分三路 2011/12/15 時報資訊

【時報-台北電】華亞科 (3474) 股價跌破5元大關,行情低迷可能衝擊現增募集的規模之下,華亞科募資改三管齊下,除了向美光轉投資公司恆憶融資1.33億美元之外,同時將採納私募普通股、私募公司債,分別以15億股、50億元為上限,藉此降低股本膨脹的壓力,華亞科預計明年2月22日召開股東臨時會,通過私募案。

華亞科今年以來尚未進行任何募資計畫,僅在10月6日董事會上,通過11億股為上限的現金增資,當時華亞科股價還有6.22元,董事會通過的暫定發行價格為7元,倘若足額辦理,募資規模還有77億元。然而隨著泰國洪水衝擊PC供應鏈,遞延DRAM產業景氣復甦,華亞科股價因此跌破5元整數大關,發行現金增資只會虛胖股本,特別是南科增加了1,080億元股本之後,華亞科遂大改募資管道,捨棄11億股現金增資計畫。

除了向美光100%轉投資公司恆憶融資1.33億美元之外,華亞科董事會已經通過以15億股為上限的私募普通股,及以50億元為上限的私募公司債,兩者擇一或是全部辦理,華亞科表示,該筆籌資計畫還要經過2月22日股東臨時會通過,在此之前不會有募資動作,資金到位可能要到明年第1季底之後。

相較於南科,華亞科有較佳的財務結構,是沒有減資過的DRAM廠,目前股本464.17億元,至第3季底的每股淨值還有8.3元,至上季底為止,累計虧損526.12億元,今年前3季受到景氣重挫襲擊,稅後淨損149.75億元,每股淨損3.23元。

市場認為,DRAM合約價雖然持續下跌,但是擔任景氣領先指標的現貨價呈現強彈,現階段只有DRAM顆粒製造商、DRAM模組廠手上有貨,加以DRAM廠將減產火力集中在標準型DRAM,一旦景氣呈現V型反彈,明年募資的時間點絕對比今年好。

華亞科昨日股價受到恆憶將注資1.33億美元激勵,股價呈現跌深反彈,盤中亮燈漲停之後鎖死至終場,收盤價4.38元,漲停委買單量還有2.02萬張。

任天堂3DS熱銷 旺宏樂 【經濟日報╱記者何易霖/台北報導】 2011.12.15

任天堂3DS上周日本銷量再創歷史新高,為耶誕節至明年元月買氣提早暖身,協力廠旺宏(2337)最樂。旺宏樂觀預期「明年景氣不會比今年差」,隨著任天堂銷售暢旺,旺宏同沾雨露,打破傳統淡季束縛。
其中,CAPCOM推出的「魔物獵人3G」遊戲軟體,上周一度創下兩天內狂賣47萬1,055套,居3DS歷來所有新款遊戲推出首周銷售之冠。法人認為,旺宏主供3DS遊戲軟體卡匣記憶體,隨著3DS遊戲熱賣,旺宏出貨量將同步大增。

3DS今年銷售頻傳佳績,旺宏基本面強勢表態,10、11月營收都有超水準表現,分別為3.14億、30.11億元,創今年單月營收最高與次高紀錄,並布調高本季財測,毛利率與營業利益率較原先預期大增7個百分點,相較電子業普遍「度小月」,旺宏表現突出。

旺宏為3DS遊戲卡匣用唯讀記憶體(ROM)最大供應商,3DS先前推出瑪利歐系列遊戲大賣,挹注3DS銷售強強滾,上周日本銷售再度衝高,改寫銷售最佳成績。

旺宏指出,從先前感恩節的銷售狀況來看,大客戶產品銷售的確比預期好,旺宏業績也雨露均霑。旺宏已調高第四季財測,原預估第四季營收78億至80億元,調升為81億至83億元;毛利率由31%至33%增為38%至40%;營業利益率由10%至12%增為17%至19%;產能利用率也由原估大於85%增為大於90% 。

根據日本電玩專門雜誌社Enterbrain統計,上周(12月5日至11日)3DS日本銷售量達37萬8,114台,創今年2月開賣以來新高;累計開賣以來在日本銷售量突破300萬台大關,達323.72萬台。

旺宏董事長吳敏求指出,最近美國失業率較先前好轉,代表多數人可有固定收入、讓市場買氣動能延續,加上美國的企業普遍仍盈利,顯示不論是企業或員工都有購買力。從上述兩點來看,吳敏求認為明年的景氣應該不會比今年差,甚至可能比今年好一點。

Enterbrain分析,3DS銷售量超過300萬台所耗費的時間約42周,速度與第一代人氣商品「DS」相當,可見3DS仍是市場當紅炸子雞。促成3DS熱賣的原因,除了先前降價策略奏效之外,瑪利歐系列遊戲與CAPCOM等大廠推出的3DS遊戲軟體深受市場喜愛,也是主因。

NVIDIA黃仁勳:明年非蘋果陣營平板市佔大爆發2011/12/15-陳玉娟

儘管非蘋果(Apple)平板電腦陣營在2011年表現不如預期,合計市佔率至多3成,遠落後蘋果iPad 2,加上下一代iPad新機將於2012年3月登場,屆時iPad 2亦將同步降價,非蘋果平板電腦陣營處境更顯艱難,對此NVIDIA執行長黃仁勳表示,在軟硬體平台最適化、效能應用明顯提升後,2012年非蘋果平板電腦成長動能可望大爆發,不僅是Android平台,Windows平台亦值得期待,市場將百花齊放,帶給廠商更多機會與挑戰。

NVIDIA採用ARM架構Tegra 2處理器取得多家國際大廠支持,成功跨入手機與平板電腦市場,尤其在平板電腦透過繪圖技術優勢,出貨表現領先高通(Qualcomm)與德儀(TI),使得NVIDIA在平板電腦市場成為關注焦點,儘管非蘋果平板電腦陣營在2011年表現不如預期,然NVIDIA仍按既定計畫推出4核心處理器Tegra 3,配合Android 4.0共同力拼。

黃仁勳表示,2012年不會仍是蘋果居於遙遙領先位置,隨著軟硬體平台最適化,效能應用明顯提升,非蘋果平板電腦陣營成長動能絕對是大爆發,後勢相當可期。對於英特爾(Intel)所祭出Ultrabook大計,恐衝擊平板電腦,他認為NB設計越來越輕薄,2012年Ultrabook會受到市場歡迎,但對於消費者而言,Ultrabook與平板電腦衝突並不顯著,需求應用仍各擁優勢,當中亦會有混合型機種崛起,如華碩至尊平板電腦,不會是單一產品存在於市場中。

另外,NVIDIA聚焦手機、平板電腦裝置平台,市場對其在既有PC等平台GPU布局有所疑慮,黃仁勳對此強調,繪圖晶片市場規模龐大,1年產值至少有40億美元,NVIDIA在PC、伺服器與行動平台等市場均全力以赴,而近年效能持續提升的繪圖晶片市場成長率不見衰退,主要是雲端運算應用起飛,伺服器及工作站需求大增,NVIDIA以CUDA平行運算優勢,保持繪圖晶片成長動能不墜。

對於2012年第4季將上路的Windows On ARM(WOA)平台可能因技術問題延遲,黃仁勳則樂觀指出,技術對於NVIDIA不是難事,目前不確定微軟Windows 8何時推出,然NVIDIA絕對會同步加入戰局,屆時WOA平板電腦、WOA NB都非常值得期待,ARM架構創新裝置湧現,已改變過去x86 PC世代,未來WOA將進一步對PC產業帶來結構性改變,多平台應用將百花齊放。

Panasonic組織重整 半導體事業向北遷移 【 新聞來源 : 電子時報  /  報導日期 : 2011/12/14 】 林凱文

日本綜合電子大廠Panasonic決定將位於日本京都府總部的半導體事業製造技術開發部門,遷移至該公司富山縣工廠,就近統籌從開發到生產的每個環節,並集中經營資源於功率半導體及可攜式產品用半導體等領域。據了解,Panasonic已預定在2012年春季進行約數百人的人事異動。

外電報導,由於Panasonic的半導體事業受到市場需求減少、價格下滑等影響,獲利出現大幅減少的趨勢,為整頓其半導體部門,Panasonic決定將子公司Panasonic半導體原設於京都府長岡京市的生產管理部門遷移至位於日本北陸地區的富山縣,同時也為其工廠的所在地。上述部門主要負責Panasonic用於電子產品的大型IC、影像感應器、功率半導體、光學元件等產品的研發。

而在製造技術開發方面的體制整頓完成後,Panasonic更計劃將富山縣的魚津廠及礪波廠、新潟縣新井廠等3座工廠的營運統一化,藉此重整並釐清各個工廠負責生產的品項,以期進一步加強生產效率。此外,由於氮化鎵(GaN)功率半導體為Panasonic今後的重點事業之一,因此該公司也預定分配更多人員至其開發團隊。

Panasonic的半導體事業共有約1.5萬名作業員,在此次的體制改革後,該公司預計將以優退的方式安置員工,而集團中的Panasonic Semiconductor Opto Devices也將可能結束運作。

該公司於2011年度(2011年4月~2012年3月)開始進行的工廠體制改革及人事精簡等組織重整費用共計達590億日圓(約7.5億美元),而其效果預計可達每年150億日圓。

過去Panasonic一直以重自家工廠生產各種半導體尖端產品,然隨著經營策略大改,未來該公司將提高委外生產比例,以降低設備投資成本。透過此次整頓,Panasonic預計在2012年將其半導體相關事業業績轉虧為盈。

減產策略發酵 明年上半DRAM供過於求幅度降至13% 【 新聞來源 : 電子時報  /  報導日期 : 2011/12/14 】連于慧

DRAM產業市況疲軟,2011年第4季又有硬碟缺貨致命一擊,供過於求幅度預計高達17%,隨著各廠紛紛減產,預計減產效應可從2012年第1季開始逐漸反應成效,雖然整體DRAM市場無法在短期內走出供給過剩的格局,但預計2012年上半DRAM市場供過於求幅度可縮小至13%,下半年可望進一步縮小供過於求幅度,往供需平衡邁進。

2011年底台日DRAM廠不堪持續虧損,尤其是有現金流出的壓力,在生產越多DRAM晶片、現金燒越快下,紛紛啟動二次減產策略;不過,目前為止只有爾必達(Elpida)、南亞科等台日業者加入,南韓兩大記憶體廠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和海力士(Hynix)目前僅減少PC DRAM投片比重,轉生產其他較有競爭力的產品外,並沒有減產打算,反而持續推升製程技術。

就在台日廠忍痛做出減產決定時,根據市調機構iSuppli統計,三星電子2011年第3季全球DRAM市佔率在逆勢攀上45%歷史新高,且此市佔率等於是海力士、爾必達和美光(Micron)第2~4名市佔率總和,足以顯示DRAM市場寡佔時代無可逆轉。

業界分析,三星第3季出貨量雖然成長9%,但平均售價下滑17%,其實三星非常有本錢可以低價搶市,主要是憑藉著最大的資本支出預算,藉此推進旗下DRAM製程技術不斷領先同業,生產成本可較同業低,以及在前瞻產品上以最快速度推陳出新。放大 全球DRAM供過於求幅度可望在2012年逐漸縮小,主要是減產效應發酵和硬碟缺貨問題解決。DIGITIMES攝

2011年第4季這一波減產潮,預計會讓全球DRAM產業的投片量從2008年高峰時單月150萬片大幅減少,而2011年12月全球單月投片量僅在100萬片附近,台廠則是這波減產大宗,不論是如南亞科、力晶等因為保住現金、財務壓力等因素主動減產,或是像茂德屬於被動式的減產,估計台廠的單月投片量已從2011年高點45萬片,下滑至2011年12月僅剩25萬片,幾乎是砍一半。

業者指出,目前需求不振仍是DRAM市場供過於求的主要因素,泰國洪水衝擊硬碟供應鏈的問題,要到2012年第2季才會解決,全球經濟局勢又動盪不安,且DRAM市場面臨的挑戰除了PC銷售不振外,還有平板電腦勢力崛起,讓系統中的記憶體搭載率被往下拉。

以13日公布的12月DRAM合約價來看,2GB DDR3合約價持續下滑3%,1條記憶體模組平均單價來到9.25美元,而4GB DDR3平均單價則為16.5美元跌幅較高,達6%之多,顯示4GB DDR3模組在價格快速修正下,已開始接棒主流地位。

DRAM業者認為,接下來歐美客戶都要開始聖誕長假,成交量冷清會是可預期的現象,且因為需求不好,多數客戶也不會願意報庫存過假期,但預計各廠的減產效應會在2012年第1季後逐漸發酵,因此接下來報價在跌空間有限,但反彈之日還是要看需求何時回升。

根據分析,目前全球DRAM供過於求幅度約17%,隨著2012年減產效應發酵,加上硬碟缺貨問題逐漸紓緩後,預計供過於求幅度可縮小至13%,業界寄望2011年第4季是產業谷底,之後營運和景氣可逐漸走出底部。

奇美39吋面板 出貨增10倍 2011-12-15 01:28 工商時報 【記者袁顥庭/台北報導】

    市調機構WitsView統計,11月大尺寸面板出貨較10月小幅衰退1.6%,總量達5,837萬片。奇美電異軍突起,由於39吋面板吃掉原先37吋和40吋面板市場,單月出貨暴增10倍,拉抬大尺寸面板單月出貨成長18.4%。

    根據WitsView最新11月份大尺寸面板出貨調查顯示,11月份大尺寸面板出貨,較10月份減少1.6%,出貨總量為5,837萬片,較去年同期成長0.2%。受到下游廠商為聖誕節及明年農曆春節促銷備貨的影響下,推升11月電視面板出貨總量來到1,874萬片,月增4%。從11月的出貨狀況來看,奇美電率先推出的39吋面板也開始放量供應,較上月一口氣增加了10倍的出貨量,50吋面板也開始小量交貨,接下來大陸元春促銷市場上對於新尺寸電視產品的接受度,值得後續密切觀察。

    監視器面板出貨量為1,592萬片,月增4.3%;筆記型電腦面板出貨量為1,669萬片,月增9.5%。平板電腦方面,蘋果持續調整iPad 2面板庫存,新一代iPad 3面板則因良率問題,造成目前供貨量受到限制,導致9.7吋面板出貨量大幅下滑,整體平板電腦面板出貨較10月也隨之衰退42.8%,出貨量來到495萬片。小筆電用面板出貨量則來到207萬片,較上月減少了3.6%。

    面板廠在連續數個季度的財務虧損後,營運壓力大增,如何改善財務赤字,成為面板廠營運的首要目標。WitsView指出,受惠於第3季減產效應與第4季初旺季備貨的雙重效應下,大尺寸液晶面板價格持穩,面板廠也順勢拉升產能利用率,此舉將有助於改善生產成本,對面板廠來說,第4季財務虧損將可有效縮小。

    WitsVew研究經理陳建安表示,進入12月之後,隨著下游廠商備貨告一段落,液晶電視、監視器、筆記型電腦面板的市場需求開始趨緩。但由於明年元月受到中國農曆春節假期的影響,工作天數將短少,因此下游廠商考量於年底前增加備貨。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面板廠產能利用率拉升,供給面增加的情況若持續至明年第1季的話,將有可能帶來面板庫存上升的潛在風險,供需失衡的局面將使面板價格再度受到壓力,不利明年面板廠第1季的財務表現。

LCD市場仍在 產業會好轉 2011-12-15 01:28 工商時報 【記者袁顥庭/台南報導】

    市況欠佳、面板更列入台灣4大慘業之一,供應鏈今年也慘兮兮;不過奇美集團轉投資的偏光片廠奇美材料表現卻是一枝獨秀,前三季繳出每股純益2.11元的好成績。對於未來面板產業前景,奇美材董事長何昭陽樂觀以對,他說:消費市場仍在,LCD產業仍有成長空間。

    今年面板產業遭遇史上最長的低潮,也讓整體供應鏈嚴重受創。前奇美電總經理何昭陽表示,現在產業面臨兩個問題,一是需求減緩,消費者不買電視改買智慧型手機;另一項則是全球經濟環境動盪,消費者延後消費,使得面板產業雪上加霜。日子雖苦,但是要撐過去,因為市場仍在,產業會逐漸好轉。在低迷之時,最讓企業煩心的就是資金流動的問題,他也強調,只要政府肯支持、銀行團幫忙,熬過這一關,頭過身就過了!

    對於相關供應鏈也是如此,何昭陽分析,面板應用是愈來愈多,整體市場仍然存在,現在產業在經歷調整,不過未來還有成長的空間。只要面板廠在,就一定會有對應的材料需求,所以不用擔心,我們要想的只有如何提高競爭力,競爭力足夠就一定會有訂單。

    奇美材11月營收以16.79億元,創下單月新高,何昭陽表示,奇美材價格、品質和服務都有競爭力,因此穩居奇美電主要偏光片供應商之一,供貨比重達到40%。奇美材12月業績不輸11月,法人預估,第4季營收、獲利表現都將優於第3季,今年營收估計上看187億元,年成長15%。

    奇美材第4季在大尺寸訂單回溫帶動下,產能利用率提升到8成。展望2012年,何昭陽指出,奇美材營運穩扎穩打,明年沒有新的投資計畫,但可藉由把產能利用率拉到滿載,及提升設備生產速度來拉高產能,營收仍有成長空間。

何昭陽:撮合面板整併 不如財務支持 【經濟日報╱記者劉芳妙/台北報導】 2011.12.15 
奇美材料董事長何昭陽昨(14)日表示,目前台灣面板業面臨比金融海嘯時期更嚴厲的挑戰,一、二家公司合併,未必能解決現階段面板產能供給過剩的問題;台灣面板產業的本質還是很好,若政府能協助提供財務上的支持,幫助產業度過難關,「我相信台灣面板產業一定會再起來」。

當初奇美電創辦人許文龍決定自石化業,跨足面板產業,就是聽從當時奇美實業總經理何昭陽的建議。何昭陽是奇美電第一任總經理,當時身兼奇美實業總經理,與許文龍、奇美電前任董事長廖錦祥聯手打造奇美電的面板王國,2009年升任奇美電副董事長。

何昭陽任職奇美電總經理時,遭美國司法部指控涉嫌操控面板價格,奇美電因此繳納2.2億美元罰金,何昭陽也代表奇美電進行認罪協商、赴美服刑達14個月;他服滿刑期,今年7月31日回到台灣,回到一手創立的奇美材料,今年12月5日接任奇美材料董事長。奇美材料是由奇美實業和奇美電聯手轉投資的偏光板廠商。以下是專訪紀要:

問:如何看面板的景氣?

答:我去年去美國服刑,今年7月31日才回台灣,離開這個產業已有一年多的時間,這段間市場的變化非常大。我離開時,面板業投資都是比面積,拚大尺寸,但現在蘋果的中小尺寸平板電腦竟然賣得比大尺寸還貴、還好。

我觀察到面板產業出現三個變化,其一、消費型態出現改變,過去大家買的是大尺寸的產品,但隨著蘋果iPad、iPhone出現,帶動平板電腦和智慧手機的需求,大家開始往中小尺寸的產品去買。iPad尺寸不大,但功能很好,造成大尺寸面板需求成長趨緩,這對全球面板景氣的衝擊很大。

其二、面板業和全球景氣的連動性太大,全世界不景氣,買氣縮手;其三、面板產業是非常大的產業,大陸也政策資源支持當地業者投入面板業,大陸業者加入市場,使得面板產業雪上加霜。

我認為現在的局勢比2008年金融海嘯時挑戰更嚴厲。在2008年,當時我看到面板業投資最大的就是8.5代廠,因為要做大尺寸的40吋電視;但現在大家不買大尺寸產品,小尺寸的iPad竟然賣得比大尺寸還貴。雖然景氣低迷,但我不悲觀,我相信電視需求仍會回來。

問:你認為近期熱門的合併議題是解決面板低迷、供給過剩的好方法嗎?

答:市場是供需問題,若從供給面來思考,目前除了台灣之外,韓國、日本及大陸也是面板主要供應國,單純一、兩家合併,不見得可以完全解決供給過剩的問題,因為全球產能供給仍然太多,這要視全球的狀況。面板業遭遇空前的困境,但競爭力還在,只是因為遭遇短暫景氣及消費型態改變的變化,將來市場仍會成長,景氣仍會恢復。目前政府最重要的一件事,是要雪中送炭,給體質仍佳企業財務支持。

問:你的意思是希望政府力挺奇美電的聯貸案過關嗎?

答:我離開奇美電很久,我不能再談奇美電。但我認為,如果國家能夠提供企業協助,讓企業度過難關,台灣面板產業以後還會起來,現階段政府在財務上的支持,是最重要的。

何昭陽專訪/奇美鐵三角關係 不鬆動 【經濟日報╱記者劉芳妙/台北報導】 2011.12.15 
12月初奇美電董事長廖錦祥及副董事長段行建請辭,為面板業投下震撼彈。

奇美材料董事長何昭陽昨(14)日表示,受惠於奇美電訂單支持,奇美材今年業績逆勢搶眼,不論奇美電經營結構如何變化,他相信奇美電新的經營階層,會和奇美電創辦人許文龍、廖錦祥一樣支持奇美材料。

奇美材的成立來自奇美實業化工專業的奧援,奇美電又是奇美材料大客戶及股東,三方具有緊密的鐵三角關係。由於廖錦祥及段行建請辭,外界臆測鴻海集團可能全面接掌奇美電,也讓外界關切鐵三角關係是否可能鬆動。

針對外界關切廖錦祥的動向,何昭陽僅表示,目前廖董精神狀況不錯,昨天早上仍與他通過電話報告一些事。

由於過去面板很多上游原料或IC等零組件都要依賴國外,奇美材因為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要求關鍵零組件本土化的背景下而催生。

當奇美集團決定切入偏光板領域時,何昭陽認為,偏光板製程與化工相近,化工又是奇美集團的強項,旗下奇美實業累積豐厚的化工核心技術,不論配方、製程或材料,成為奇美材最佳技術奧援。

何昭陽說,奇美材從成立投入營運第一年就虧掉半個股本,回憶過去五年的營運,真的是從谷底中再爬起來。當時許文龍的精神鼓勵「如果企業開始時遭遇挫折跌倒後再爬起來,反而體質更好,活得更久」一席話,讓奇美材得以逆轉勝。

陸高世代面板廠擴產 影響台廠 2011/12/14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潘智義台北2011年12月14日電)中國大陸京東方、華星光電8.5代面板廠今年量產,明年下半年可望接近全產能,分析師認為,台廠對大陸供貨量將受影響,明年大陸面板採購團訂單是否減少值得觀察。

中國大陸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副會長白為民每次來台都有好消息,因採購台灣面板的大動作,讓台灣媒體為她冠上大陸面板採購女王的稱謂,明年她仍可望再度率團來台,是否會因大陸兩家高世代面板廠產能擴產,影響採購台廠面板數量還是未知數。

中國大陸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上週來台時指出,轉投資面板廠華星光電雖在今年量產,但量不大,明年下半年產能可望攀升,全年可達1500萬片,即便加上京東方8.5代廠的1500萬片,以中國大陸近年液晶電視年產量約9000萬台,內銷約4000多萬台,所須電視面板仍高於產能,所以兩家面板廠的產能不會供過於求。

雖然大陸彩電面板需求很大,但面板研究機構Witsview指出,明年全球電視面板仍可能面臨供過於求壓力,以至於韓國三星(Samsung)、樂金顯示器(LGD)、台灣的友達 (2409) 、奇美電 (3481) 目前都停止擴充8.5代面板廠產能,甚至連在大陸建高世代面板廠計畫也暫緩。

因此,明年京東方、華星光電8.5代產能擴充,將不利供應大陸電視面板的友達、奇美電,以TCL而言,增加自家面板廠華星光電的供貨來源後,勢必減少原本最主要面板供應商友達的供貨量。

雖然李東生強調,大陸兩家高世代面板廠不會供過於求,但Witsview認為,友達與TCL合資面板模組廠,為目前TCL最主要面板供應商,即便明年TCL電視面板仍有6成外購,但減少4成外購,勢必壓縮對台廠採購空間。

電子產業研究機構DIGITIMES Research認為,大陸面板廠京東方、華星光電明年擴充產能,短期對台廠供貨影響不明顯,但長期來看,仍將壓縮台廠對大陸市場供貨空間。

DIGITIMES Research指出,今年全球液晶電視產量約2億台,中國大陸約9000萬台,近5成,明年上半年電視面板仍可能小幅供過於求,但面板價格大致趨穩,京東方、華星8.5代廠產能固然影響台廠對大陸供貨,但因日廠委由台廠代工,新增出貨量可抵消大市場減少的部分,明年台廠面板整體出貨量仍可望維持既有水準。

研調:液晶電視品牌大廠計劃性減產至明年2月 精實新聞 2011-12-15 記者 許曉嘉 報導

市場研究機構NPD DisplaySearch最新調查報告指出,2011年10月份全球電視品牌廠商之液晶電視月產量達到1980萬台、創下單月新高,初估11月份續增至1990萬台、持續衝高。主要係受到庫存下降,以及節慶銷售前備貨需求(繼歐美之後,緊接著中國品牌為農曆春節備貨)推升。

不過,展望後市,NPD DisplaySearch表示,由於目前液晶電視品牌廠商對於庫存控管仍然謹慎,預估從2011年12月到2012年2月份,液晶電視品牌廠商就會計劃性地減少(液晶電視)生產量,以防止接下來的淡季(2012年第一季)出貨過多的庫存量。

NPD DisplaySearch預估,2011年12月全球液晶電視品牌廠商的(液晶電視)月產量可能就會降到1590萬台,較上月減少約20%左右。2012年1月份,全球液晶電視品牌廠商的生產量更將降至1340萬台,而2012年2月份全球液晶電視品牌商的月產量估計也將維持1390萬台水位。

因此,即使近期面板價格已止穩,液晶電視面板廠商在接下來的幾個月內,可能仍將必須持續地控制各自的產能利用率,才能在淡季中維持穩健的營運。

另方面,NPD DisplaySearch分析師Deborah Yang強調,儘管就短期出貨量來看,電視需求前景轉趨正面,但出貨重點卻集中在廉價與功能簡易的機種。包括全球領導大廠等多數電視品牌廠商都正計畫推出新尺寸的電視(例如面板大廠奇美電(3481)、友達(2409)推出的39吋及50吋電視面板已獲得多數品牌大廠採用導入),以及低規格的液晶電視,期許能夠在2012年創造更多市場機會。

Deborah Yang認為,即使美黑色星期五的促銷價格可能不會對整體(液晶電視)市場造成太大影響,但新尺寸機型和這些簡易功能機種的價格,不容忽視。這些可能會導致(液晶電視)市場的產品與價值趨於混亂。

過去全球液晶電視品牌廠商的電視產量,通常會在11月後開始減弱,但2011年因中國大陸電視品牌廠商於11-12月進行農曆春節前備貨,使得整體液晶電視生產量有了支撐。特別是中國大陸本土電視品牌廠商針對這波節慶紛紛訂下積極的出貨目標,以期擴張市場份額。

根據NPD DisplaySearch調查,2011年10月份全球液晶電視品牌廠商的月產量達到1980萬台,創下單月產量新高,在中國品牌接力備貨推升下,初估11月份可能達到1990萬台水準,持續衝高。
台積電轉投資發功 LED股閃亮 2011-12-15 01:28 工商時報 【記者楊曉芳/台北報導】

    繼日本日亞化將在中國大陸設廠降低生產成本、台積電轉投資的美商普瑞(Bridgelux) 昨(14)日宣布開始提供效率提高30%,每單位亮度成本可降低30%的新LED陣列技術。

    LED照明的價格甜蜜點(取代40瓦白熾燈泡的LED照明終端價格10美元)備受期待,國際LED供應鏈也想把LED照明市場餅作大。LED類股因為LED照明題材想像空間大,昨(14)日LED類股多檔攻上漲停,包括晶電(2448)、億光(2393)、璨圓(3061)、泰谷(3339)、新世紀(3383)、華上(6289)、廣鎵(8199)、東貝(2499)、佰鴻(3031)、艾笛森(3591)。

    對LED磊晶廠而言,目前仍為主流基板的藍寶石基板以6吋的生產成本最被期待,台灣磊晶廠晶電、新世紀、隆達皆有6吋MOCVD機台試產線已作好準備,但礙於價格,目前量產主流仍以2吋、4吋為主,即便現在2吋、4吋藍寶石基板價格今年大跌,但也只是反應售價的降幅,真正能達到所謂成本效益的仍是在6吋基板上,惟目前6吋基板因技術問題供應有限,致使基板價格仍居高不降。

    但磊晶廠等待價格下降的6吋藍寶石基板也終有降價可能,因為日本住友金屬礦山(Sumitomo Metal Mining Co. Ltd.)亦在日前宣布將在明年10月開始量產6吋藍寶石基板。現在住友金屬礦山預計以12億日圓將在大口電子新設大型結晶生長爐,構築從藍寶石結晶生長到基板加工的一條龍生產,量產6吋的藍寶石基板,在技術領先的日系廠願意投資生產6吋,對未來藍寶石基板6吋供應價下降帶來希望。

    普瑞這次提出的新LED陣列解決方案為LED封裝技術,其自有專利的金屬封裝技術,可減少散熱板材的使用,對成本下降無疑是一大技術突破,雖目前業界預料全球除了普瑞之外,只有台積電固態照明公司可應用該技術而達到成本下降效能,但台灣封裝廠亦已展開相似自有專利的封裝技術作準備。

終止連9跌 12月LED藍寶石價穩住了 2011-12-15 01:28 工商時報【記者吳姿瑩/台北報導】

    連跌9個月的LED上游原料藍寶石價格終於止跌,12月份2吋藍寶石基板價格維持在11月的7至8美元,而晶棒價格每毫米也維持在5到6美元,藍寶石價格止跌的訊息帶動磊晶廠積極拉貨備庫存,也使得昨(14)日藍寶石業者兆遠(4944)、越峰(8121)開盤即拉上漲停,各以漲停價17元、38.45元作收。

    業者表示,藍寶石經歷9個月的價格重挫,12月份藍寶石晶棒及基板價格同步止跌,基板業者的高價晶棒庫存也使用殆盡,晶棒價格止跌後,往後就不必再提列庫存損失,基板業者如兆晶(4969)、兆遠、晶美(4990)將從明年第1季開始重新回復固定的切片利潤,營運績效將大幅改善。

    歐洲及日本全面禁用白熾燈泡的時程只剩最後半個月,下游燈具及封裝業者也頻傳接到照明大單,拉動中游磊晶及上游藍寶石需求,由於價格初步止跌,業者透露,磊晶廠也開始回復下單並建立庫存,以往價格每個月下跌,磊晶廠沒有意願建立任何庫存,目前此種狀況已經改善,藍寶石公司營收將逐月增加。

    台灣晶棒業者下半年擴產急踩煞車,有助於藍寶石供需平衡及價格的止穩,長晶廠包括鑫晶鑽、尚志、越峰、中美晶擴產進度相繼放緩,其中尚志月產能10萬毫米延至明年第3季,鑫晶鑽月產能百萬毫米目標則配和湖口新廠延至明年第1季投產,中美晶及越峰也坦承藍寶石擴產進度放緩,待藍寶石價格回穩即視需求擴產。

蘋果專利戰 宏達電勝算變大 【經濟日報╱記者方巧文/台北報導】 2011.12.15 
蘋果在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一告宏達電的終審判決二度延後至美東時間19日揭曉,市場預期宏達電翻盤勝訴的機率再度提升,但專利專家則提醒「不要有太樂觀或悲觀的預期」。

宏達電昨(14)日則不願對案件多做說明。

宏達電昨天主動對外宣布ITC二度延後終判時間,與先前「被動式」回應,態度有180度轉變。市場認為,ITC一再延後判決的案例並不常見,加上宏達電主動宣布終判延後,可能是宏達電掌握更多有利證據,有助終判「翻盤」。

宏達電股價昨天隨市場正面聯想終判結果起舞,大漲20元、收446元。這是ITC第二次延後蘋果一告宏達電侵權終判時間,ITC原訂美東時間6日宣判,隨後延至14日,昨天又向後挪至19日。

國外專利專家認為,這段時間不少國際業者到ITC控告對手侵權,使得ITC工作量大增,宏達電與蘋果這次專利糾紛涉及四項專利,需要比較長的時間審理,不建議外界對於這次終判再度延後做太樂觀或悲觀的預期。

國外專家建議「不宜太樂觀或悲觀預期」的說法其來有自。在這次終判二度延後之前,宏達電旗下S3圖像一告蘋果的案子終審,也曾面臨二度延後宣判,原本市場也對S3勝訴抱持高度期待,但終判結果跌破市場眼鏡,推翻蘋果侵權初判,改判蘋果並無侵權。

S3圖像敗陣之後,衍伸出市場對宏達電買下S3圖像的疑慮,也讓宏達電決定重新審慎考慮投資S3圖像細節。

先前在國外網站一篇署名由美國休士頓大學法律教授發表的文章中指出,ITC在蘋果一告宏達電的終審傾向於維持初審判決。

專利專家認為,蘋果專利數量龐大,宏達電防不慎防,ITC終判可能會判定宏達電侵犯蘋果至少一至兩項專利,但在終判正式結果出爐之前,「一切都只是揣測」。

蘋果一告宏達電初審在今年7月公布,ITC行政法官在初審中認為,宏達電侵犯蘋果所提出四項專利中的兩項。據了解,初審結果公布之後,宏達電要求ITC重新審視被判侵權的兩項專利是否真有侵權事實,蘋果則要求ITC重新審視初審認為宏達電沒有侵權的兩項專利。

廣告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1/12/16 英吋 產業訊息

 

標籤: ,

光電半導體新聞 100-12-16

中美晶董座:太陽能產業將於本季或下季落底 精實新聞 2011-12-15 記者 朱楚文 報導

中美晶(5483)董事長盧明光今日出席中華企經國家傑出經理記者會,針對媒體詢問太陽能產業狀況,他表示,雖然媒體說太陽能是台灣四大「慘」業,但台灣太陽能廠的財物結構還是很健康,雖然短期產業艱困難以避免,整體太陽能產業還在辛苦期,不過預估辛苦就到今年底,而且也還撐得過去。盧明光預計,明年首季隨著裝機量增加將回溫,第二季本來需求量就會啟揚、帶動營運轉好,第三季、第四季也會持續增溫,整體來看,太陽能產業將於今年第四季或明年首季落底。

盧明光也說,多晶矽晶圓現貨價只要是每片1.5美元以下都是虧錢,估計若跌破1.2美元就連變動成本(材料、人工等)都無法負擔(cover)。盧明光表示,如果多晶矽晶圓現貨價能恢復到1.6美元左右,太陽能廠就可以賺錢,若低於1.5美元,則連管銷費用都無法負擔。

盧明光表示,只要多晶矽晶圓售價不低於變動成本,就會繼續生產,這樣較能提振員工士氣,公司也有營業,只是賠掉銷管。不過盧明光也坦承,相較於其他太陽能廠,中美晶相對保守,為了避免多做多虧損,因此減少生產,賠得較少,但營業額也掉得比較多。

盧明光說,其實放無薪假不會是解決營運問題的重點,因為人工成本僅佔1-3%,重點是把原料用完、跌價損失計算完畢,因為無論員工有沒有充分運用到,都一樣賠錢。

不過,盧明光也對台灣太陽能廠很有信心,認為即便環境艱困,台灣太陽能廠的財務能力和資金還可以撐得過去,現在也還沒有看到廠商跟原料廠解約。而原料廠現在也採取除了多晶矽晶圓合約價外,另外提供同等或低於現貨價的多晶矽晶圓供廠商購買,以降低客戶成本。

盧明光也說,隨著今年太陽能產業供過於求嚴重,預計未來2-3年不會有新的多晶矽廠或晶圓廠,整體產業就會恢復健康。整體來看,今年第四季或明年首季將會是太陽能產業的谷底。

另外,盧明光也建議政府可以協助設立太陽能光電廠,但並非是政府直接經營,乃是政府與民間機構合資的方式,委由產業界人士經營電廠,並預計1年內可以順利發電,屆時政府將可以把這個孕育出的太陽能電廠賣給希望穩健報酬率的金融機構,如人壽保險基金等,不僅能拓展台灣太陽能廠的出海口,亦能達到資產週轉率高的目的。

太陽能重挫 明年首季有望落底 【聯合報╱記者黃郁文/台北報導】 2011.12.16
美國太陽能巨擘廠商「第一太陽能」(First Solar),因大規模修改經營策略與重整管理團隊,並下修今年獲利展望,使盤後股價重挫9.12美元;加上德國太陽能模組廠「SOLON SE」日前又提交破產申請,種種負面消息重挫昨天太陽能股表現,其中綠能、昇陽科、達能、新日光都以跌停收市。

美國太陽能電池模組廠First Solar14日下修財測,主要是受天候等因素導致部分計畫延宕,營收僅將達28至29億美元,低於先前預估的30至33億美元;每股稀釋盈餘將達到5.75至6美元。

太陽能市場因供過於求,以及大環境不確定因素,業者普遍認為,短期內恐怕還會辛苦,但經過市場整理後,明年第2季或許有復甦機會。中美晶董事長盧明光昨天表示,今年第4季不確定情形仍多,特別是歐洲市場,加上進入產業傳統淡季,第4季將較第3季辛苦。

不過,盧明光指出,明年第1季之後,隨著裝機量陸續回溫,且第2季進入旺季,將可望帶動廠商營運轉好,預計第3、第4季也持續增溫;整體來看,太陽能產業將在今年第4季及明年首季落底。

德太陽能廠SOLON 聲請破產 2011-12-16 01:22 工商時報 【記者王中一/台北報導】

    美國太陽能廠的倒閉風,開始吹向全球最大的太陽能市場德國。德國太陽能模組廠SOLON SE宣布啟動破產程序,成為第一家宣布破產的德國太陽能掛牌公司。

    德國太陽能模組廠SOLON不僅當日股價狂崩45.9%、收0.5歐元,昨(15)日盤中又大跌逾15%。由於SOLON為下游模組廠,與國內電池廠都有往來,後續影響值得關注。

    俗語說「福無雙至、禍不單行」,這句話用在近日的歐美太陽能股可說相當適合。除了SOLON傳出破產的壞消息之外,美國薄膜太陽能廠、規模高居全球之冠的First Solar則因調降年度財測,導致股價重挫21.4%,累計過去1季大跌63.4%。至於另一家太陽能電池廠SunPower則是重挫16.01%、創掛牌以來新低。

    對於全球太陽能產業這波不景氣,歐美已經有不少業者宣布倒閉,中國大陸預估有5成處於完全停產和半停產局面,而且對後市展望悲觀。相對而言,國內的太陽能業者相對樂觀,除了認定美國對於中國所發動的「雙反」調查,將帶給台廠「轉單效應」之外,部分更開始規劃赴美設立太陽能模組廠和太陽能電廠,態度可謂兩極化。

    根據外電報導,SOLON於1998年掛牌,是德國第1家上市的太陽能企業,但過去一年的股價暴跌超過8成。SOLON表示,儘管過去數月與股東、銀行等進行會談,但最終仍是失敗,因此申請啟動破產程序。據了解,SOLON在今年底前有2.75億歐元債務需償還。

    值得注意的是,SOLON為太陽能模組廠,也和國內的太陽能電池廠往來,至於衝擊程度仍待觀察。

    至於First Solar在調降今年財測後,公司表示因整廠設備輸出(turnkey)導致中國大陸地區的產能暴增,使得產業出現結構性的供需失衡,產能增加太多,但系統安裝則因補貼政策調降而持續下滑。

第一太陽能 轉攻大型發電廠    【 新聞來源 : 電子時報  /  報導日期 : 2011/12/16 】 劉利貞

美國太陽能面板製造商第一太陽能公司(First Solar)14日宣布革新營運策略和管理階層,以因應低迷的市場需求;該公司也調降今年度財測,並表示明年度獲利可能不如市場預期,股價應聲跌至2007年來新低。

第一太陽能執行長艾亨(Mike Ahearn)說,未來三年公司將把重心轉向在美國、亞洲和中東等地興建太陽能發電廠,與傳統發電業者競爭,供電給當地電力部門,而不再仰賴政府提供補助措施的現有市場。

該公司產線明年起將以80%的產能來運作,並裁減約100名員工,占員工總數約1.5%,以加速轉向大型太陽能發電廠的建造。

艾亨說,不再依賴提供補貼的市場能夠讓公司走上未來數十年持續成長的道路,擺脫來自中國的尚德、英利、天合光能等近年來迅速成長的對手。

第一太陽能向來是業界指標。今年來由於歐洲政府紛紛削減相關優惠措施,導致主要市場歐洲需求疲軟,加上來自中國的競爭使市場供過於求,造成價格驟跌。

太陽能面板業不僅獲利縮水、成本上揚,且股價跌至數年來低點,數家公司更因而聲請破產。

艾亨指出,太陽能面板業結構失衡,且難以預見恢復平衡的跡象,因此發布獲利預警。

該公司預期,今年度每股盈餘將落在5.75至6美元,營收將為28億至29億美元,低於10月時預期的每股6.5至7.5美元,以及達30億至33億美元的營收。

該公司並預期明年度每股盈餘將為3.75至4.25美元,營收約在37億至40億美元,低於市場預測的平均每股盈餘7.4美元,令市場觀察家感到驚訝。此外,第一太陽能表示,在公司厲行整頓下,數名主管和員工將離職,包括零件部門總裁卡倫巴赫(T.K.Kallenbach)和會計長詹姆斯‧朱(音譯)。

知情人士透露,技術長貝克(Markus Beck)與其掌管的先進科技部門其他59名員工也將從該公司離職。

第一太陽能股價14日在紐約股市大跌21.42%,15日早盤再跌3.4%,成為每股32.32美元;該股今年來跌幅達75.2%。

台達電 絕不放棄太陽能 2011-12-16 01:22 工商時報【記者王中一/台北報導】

    儘管當前全球景氣不好,但台達電(2308)持續投入研發,旗下的「桃園研發中心」即將於本月22日舉行啟用典禮。董事長鄭崇華表示,過去40年來,台達電總是在不景氣的時候加碼投資,「現在是這樣,以後還是一樣」。針對近期外界對台達電的營運前景抱持疑慮,鄭崇華也為自家抱屈:「台達電的表現其實還不錯」。

    鄭崇華表示,台達電並不做低階產品加工的事情,毛利率都能維持在一個水準,雖然太陽能產業景氣近期是不好,但台達電的太陽能業務(旗下轉投資的太陽能電池廠旺能)僅佔總體營收的5%,扣掉這一部份,台達電的營運表現真的不錯。

    鄭崇華笑著說,「我老婆最近也在問我,外界好像都說台達電營運不好,真的有這麼差嗎?」他表示,太陽能現在的問題是供過於求,但價格走跌後,未來就可達到「市電同價」、政府不用補貼的局面,對節能減碳大有幫助,「否則世界溫度還要提高好幾度」。

    鄭崇華指出,未來還會開發新的太陽能技術,「絕不會放棄太陽能」。他指出,台達電投入各種產品,都會把損失降到最低,但等到景氣反轉向上,仍然有能力衝刺。他說,從環保節能的角度來看,太陽能還是一條一定要走的路。

太陽能景氣不振 南韓擬重整太陽能產業   【 新聞來源 : 電子時報  /  報導日期 : 2011/12/15 】郭培仙

南韓近期擬重整太陽能產業,將整體發展走向朝細部分工化發展。根據樂金經濟研究院報告,目前太陽能產業供給過剩,供給需求逐漸減低,業者開始進行成本競逐,原先的垂直整合效果已經不再,下一步應該以南韓大企業為中心,儘速進行細部分工化作業。

日前樂金經濟研究院提出研究報告,說明多晶矽(Polysilicon)等原物料的供給和價格漸趨穩定,模組價格也達到某種臨界點,垂直整合不再能達成太大效益。為促進規模性的經濟效能,只有朝向細部分工化,才能真正節省成本支出。

全球各大太陽能業者中,已經有部分廠商決定縮小垂直體系的運作方式。大陸JA太陽能從2010年開始進行垂直體系的運作方式,至今一直維持穩定情勢,不曾因為多晶矽或矽晶圓等外部需求的不穩定而影響公司營運。

樂金經濟研究院贊許大陸JA太陽能並未輕率地進入已經飽和的多晶矽市場,比其他激進投資的廠商更具有競爭力,JA太陽能除了調整自己的投資速度外,也很努力創造新的需求機會及技術研發。

樂金經濟研究院專任研究員楊成進(譯名)表示,如果想要提高競爭力,大規模的先行投資和拉開技術差距是必要條件,但是在市場不透明的情況下,若是進行攻擊型投資,將會造成莫大風險。未來2~3年將是太陽能產業最艱辛的時期,南韓企業不能期望政府能給予如同過往的保護政策。南韓企業必須自己找出生存之路,才可能闖出自己的一片天。

Solar3D新型三維太陽能電池效率超過25% (PV-Tech訊)

Solar3D, Inc.近日公佈了其新型三維太陽能電池在類比試驗中的轉換效率超過25%,遠遠超過目前太陽能技術生產的轉換效率。

位於美國加州Santa-Barbara的Solar3D, Inc.開發了三維太陽能電池技術,該突破性技術可使太陽光能最大限度的轉化為電能。高達30%的入射光被太陽能電池表面反射,而更多的則被太陽能電池材料損耗。受光纖設備應用的光源控制技術的啟發,採用創新的三維設計,從而將陽光限制在微型光伏結構內,光子到處反彈直至轉化為電子,實現“一種捕捉陽光的”設計。

Solar3D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Jim Nelson表示,”這個測試結果很振奮人心。我們正在評估裝配光伏元件的各種方法,如果測試結果能如期地適應光伏元件的配裝,那麼我們的產品性能將達到目前晶矽光伏元件中轉換效率最高的。”

在完成元件模型後,Solar3D計畫尋找合適的製造商建立合作關係,將其三維太陽能電池推向市場。這些合作夥伴或將包括一些世界上最大的半導體製造商。

Nelson還表示,” 這個測試使我們對曾經選擇的發展道路充滿信心。利用低價矽生產的高效光伏元件將實現行業中最低的電力成本價。提高轉換效率和降低製造成本,使太陽能發電變的經濟適用。”

太陽能春燕晚至 風力發電將引領新能源發展? 【新聞來源 : 電子時報  /  報導日期 : 2011/12/16 】李佳翰

過去幾年,隨著氣候變遷議題備受關注,非石化的新興潔淨能源成為市場新寵,不少投資者以及大企業也紛紛投入包括太陽能、風力發電、地熱能等開發。其中,太陽能以及風力發電的發展最為迅速,除政府大力補貼外,企業也看好獲利前景而大力投資。

不過,在2011年陸續爆發歐美債務及財政危機後,太陽能產業卻突然出現大幅下滑,主要因歐美市場需求大幅下滑,過去幾年的過多生產、盲目擴張導致企業產能過剩、庫存成本大幅上揚,不少企業不堪虧損而紛紛倒閉,或苦苦支撐,儼然已步入寒冬。

而相對於太陽能產業的衰退,風力發電則成為未來幾年最被看好的再生能源產業,該產業也正透過購併、整合,逐漸形成寡佔市場,以避免如太陽能產業般過於鬆散、各自為政、小企業資本不足的窘境。

太陽能產業還有沒有春天?

太陽能產業在過去幾年的繁榮時期大幅擴張,正成為目前產業進行整合的主要原因。但即便整合購併後的大型企業也難以承受因歐美需求大減、產能過剩的成本壓力,紛紛裁員自保,如尚德、英利等。

而為保護自家產業,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也於日前初步裁定,大陸輸美太陽能電池存在反傾銷、反補貼疑慮,對美國相關產業造成實質性損害;對此大陸方面則反駁,認為美國正實施保護主義,破壞市場競爭。若美國ITC正式裁決對大陸太陽能電池等徵收反傾銷、反補貼懲罰性關稅,將進一步傷害大陸太陽能業者。

但事實上,太陽能這般的新興產業有著修正、整合的過程實屬正常,就如過去的個人電腦(PC)產業、家電產業等,在蓬勃時期整體產業可能超過數百、數千家業者之多,但隨後則開始整合並步入穩定發展期,轉為成熟產業。

其次,因目前太陽能產業在所謂的新興開發中國家尚不盛行,因為這些國家正面臨快速發展期,所需資源龐大,如太陽能等新能源的建設成本過高,且成熟度也遠不如石化能源,因此太陽能相關產品仍主要輸往歐美等已開發市場。但如今,這些市場正飽受債務與財政危機,導致需求下降。一旦歐美市場需求復甦、全球太陽能市場日趨成熟,相信該產業仍有未來。

風力發電未來幾年可望投資增加

國際市場研究機構Pike諮詢公司(Pike Research)發布報告,未來5~6年,風力發電產業的投資將大幅增加,成為潔淨能源市場最具實力的產業。報告預測,到2017年,全球在風力發電項目的投資,將由2011年的770億美元增至1,530億美元,新裝機的累積投資總額將升至8,200億美元,全球總裝機容量(包括陸地與海上風力發電項目)也將由2011年的2.36億千瓦(KW)增至5.63億千瓦。

而未來幾年全球風力發電產業,主要將由亞洲、歐洲以及北美3大市場所主導。其中,北美地區由美國帶領,目前風力發電佔美國總發電量約3%,截至2011年的總裝機容量約達750萬千瓦,預估2013年前將倍增,主要因2012年下半起預計經濟將回穩,企業也將增加投資。

在美洲部分,巴西預計將擴大風力發電投資,希望能在2020年前將總裝機容量由目前的150萬千瓦,大幅增至1,150萬千瓦,將風力發電引入電網,並藉此將風力發電價格,由目前的每小時1,000千瓦166美元,下調至111美元、甚至是55美元的低價位,與水力發電的每小時1,000千瓦27~30美元競爭。

而歐洲雖受財政預算等問題纏身,但仍是全球風力發電最發達與普及的地區,據歐洲風能協會(EWEA)最新研究報告指出,歐盟27國中的17國目前在建、已批準或正在規劃的離岸大型風力發電,總裝機容量達1.38億千瓦,是目前已投入運作的400萬千瓦的35倍之多,預估到2020年將佔歐盟總發電量的13.1%。

預計到2020年,歐盟離岸大型風電前10國將分別是:英國的4,860萬千瓦、德國的3,125萬千瓦、挪威的1,139萬千瓦、瑞典的828萬千瓦、西班牙的680萬千瓦、法國的600萬千瓦、荷蘭的599萬千瓦、希臘的489萬千瓦、芬蘭的429萬千瓦,以及愛爾蘭的378萬千瓦。此外,EWEA報告也指出,歐盟離岸風電在未來10年創造16萬個、未來20年則將創造30萬個就業崗位。

而在亞洲地區,風力發電仍主要由大陸為領頭羊。根據大陸十二五能源發展規畫,到2015年風力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1億千瓦、2020年達2億千瓦、2030年達4億千瓦、2050年達10億千瓦,預計將分別佔總用電量的2%、5%、8%以及17%,預估未來40年將累計投資人民幣12兆元。此外,為避免太陽能產業發生的情況重現,大陸政府將井然有序的發展風力發電,包括重新整合、資源配置改善、不浪費、不盲目發展,以推動產業健康發展。

風力發電將陸、海、空3路並進

根據彭博(Bloomberg)新能源財經風力發電部門調查研究,未來5年陸地風力發電的成本將下降約12%,屆時的設備成本降低、發電效率卻相對提升的情況下,可望與火力發電、天然氣、核能發電等競爭。調查顯示,當陸地風力發電裝機容量每增加1倍,成本就會降低7%;目前的裝機成本約為每小時1,000千瓦為88萬歐元(約116萬美元),遠低於1984年的200萬歐元。

同時,技術不斷創新也使得發電效率快速提升;加上整體營運和維護成本也因技術成熟而逐漸降低,預估到2016年,陸地風力發電整體發電成本將降至每小時1,000千瓦52歐元。若與目前火力發電平均成本的每小時1,000千瓦46歐元相比,差距並不大,更何況若再把碳排放因素考量進去的話,風力發電的競爭力將非常大。

近來風力發電市場趨勢也漸由陸地走向海上,預估未來幾年歐洲海上風力發電投資將大幅增加,到2017年全球約75%的海上風力發電裝機容量,都將來自於歐洲市場。而對此趨勢,位於亞洲的南韓因在造船產業擁有先進技術,南韓業者較擅長海上風力發電裝置的設計及施工,且擁有製鐵及鍛造的優勢,極具競爭潛力。南韓政府也設定目標,期望將風力產業培育為該國造船業第2,且至2030年前將全球市佔率擴大至20%。

除了陸、海外,空中的風力也即將成為新的能源來源。目前已有美國企業研發新技術,利用雲層中的風力進行發電,而且效率比陸地風力發電更高,因為在高空中的風力約是陸地上的8倍,因此所能產生的風力也增加8倍。

據美國波士頓創業公司Altaeros設計出1款類似內裝氦氣的飛機噴射引擎,可使這款「小飛艇」在聚集風力的同時,也能飄浮在空中,預估每台小飛艇可產生100千瓦的電量,約可滿足40個家庭的用電需求。儘管該技術仍有改進之處,但可望成為未來的風力發電主流,原因之一在於不需佔用陸地或海面容積。

氣候問題是人類無論如何必須面對的,因此,發展再生潔淨能源仍是未來趨勢,尤其在多個國家宣布棄核後。就目前技術水準來看,風力發電和太陽能仍是再生能源發展主力,即便目前太陽能產業盤整,相信春天仍會再現,而風力發電的角色也將更益加吃重。

科林33億美元收購諾發 2011-12-16 01:22 工商時報 【記者顏嘉南/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半導體設備大廠科林研發(Lam Research),周三同意以價值33億美元的股票,收購同業諾發(Novellus),共同挑戰半導體設備龍頭應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

    科林周三發表聲明指出,諾發在本交易中價值約每股44.42美元,較該公司前一日收盤價溢價28%。此外科林亦宣布將買回16億美元的股票。

    科林預期藉由本交易降低成本,並在半導體設備領域維持最新創新技術。科林預計在2013年前,每年可望省下約1億美元的成本。

    Needham & Co.分析師莫克(Edwin Mok)表示,兩家公司的設備用於晶片製造過程的不同階段,策略上而言,雙方合併足以挑戰龍頭應材。

    據科林的聲明顯示,在收購完成後,科林的股東將擁有新事業59%的股權,諾發的投資人則持有其餘股份。雙方預計在明年第2季完成收購事宜。

    科林的總裁暨營運長安斯帝斯(Martin Anstice)表示,科林擁有較多記憶體晶片業者的訂單,兩公司結合後客戶可望一舉囊括前10大晶片業者。

    Stifel Nicolaus & Co.分析師Patrick Ho表示,科林支付合理價格,本交易將讓科林成為全球第4大半導體設備大廠,僅次於應材、東京威利科創和荷商ASML。

力成併超豐 打進邏輯封測 2011-12-16 01:22 工商時報【記者涂志豪、楊曉芳/台北報導】

    封測產業併購案再添一樁!記憶體封測廠力成(6239),昨日宣佈以每股25.28元價格,公開收購二線封測廠龍頭超豐(2441),以超豐昨日收盤價20元計算,溢價幅度高達26%,力成預計收購股權比例目標將達30%至50%。

    據了解,力成日前才剛拿下德儀低腳數類比IC系統封裝(SIP)訂單,如今入主超豐,等於已順利在邏輯封測市場搶下第1座灘頭堡。

    力成總經理廖忠機表示,力成選擇入主超豐,是考量到雙方的產品線會有很好互補效應,未來雙方將會進行技術以及產能的整合,將資源發揮到極大化,也期望藉由此次的公開收購計畫,讓力成由過去的記憶體封測市場,跨足到邏輯IC封測市場,超豐在傳統導線架封裝、銅打線封裝等低腳數封裝市場有一定市佔率,合併案將可創造力成及超豐的雙贏局面。

    力成昨日舉行董事會,決議以每股25.28元價格公開收購超豐,此次收購期間自12月16日至明年2月3日,收購範圍最低收購股數達166,061,377股,即佔超豐已發行股本的30%,而最高收購股數預計達282,304,340股,即佔超豐已發行股本的51%。由此來計算,本次收購案總金額最高可達71.37億元,創下國內封測廠併購或收購案的第二高紀錄。

    法人指出,超豐第3季底每股淨值為19.24元,今年前3季每股淨利達1.42元,以超豐過去10年間,每股淨利最好可達5元,最差也有2.5元以上的情況來看,力成以每股25.28元價格收購超豐,對雙方來說都不吃虧。

    廖忠機表示,沒有收購超豐100%股權是不希望動用太多資金,而不以換股方式併購,則是考量到不希望力成的股本膨脹太大,預計在收購案完成後,超豐會舉行股東臨時會改選董監事,力成將可取得7席董事席次中的5席,並掌握超豐經營權。

    若以力成最低收購超豐30%股本來看,明年可貢獻力成每股淨利約0.5元。

新聞分析-一石二鳥 蔡篤恭撿到便宜 2011-12-16 01:22 工商時報 【涂志豪】

    力成科技在記憶體封測市場穩坐龍頭寶座,近幾年來一直想要跨足邏輯IC封測市場,雖然力成已與爾必達(Elpida)、聯電針對先進3D IC封測技術進行合作,也買下了茂德竹科大樓建置閘球陣列封裝(BGA)生產線,但因日月光、矽品等邏輯IC封測大廠早已築起高牆,力成一直找不到著力點,能夠一舉攻入邏輯IC封測市場。

    而在2008年底金融海嘯發生以來,智慧型手機及平板電腦等行動裝置成為電子產品市場主流,行動裝置晶片的高集成特性,讓高階封測市場的進入障礙更高。但金融海嘯及今年3月的日本大地震,也對半導體產業造成結構性的衝擊,最明顯的改變,就是國際IDM廠開始大量釋出委外代工訂單。

    對力成董事長蔡篤恭來說,行動裝置晶片及IDM廠釋單都是機會,但力成在高階封測市場一時之間還找不到合適的定位,當然就轉向爭取IDM廠釋單。力成經過兩年經營,終於拿下德儀的類比IC整合電容電感的低腳數系統封裝(SIP)訂單,於是蔡篤恭決定進軍量大的低腳數封測市場,入主超豐當然就是插旗IDM廠委外市場最好也最快的一條路。

    超豐近2年來不時傳出高層經營團隊倦勤有意引退消息,雖然公司一直否認,但有關封測大廠有意併購超豐的消息仍是一傳再傳,但最後出線的卻是記憶體封測龍頭力成。而力成決定入主超豐,又是在力成拿下德儀訂單後,這顯示蔡篤恭的布局是穩紮穩打,加上超豐擁有龐大的低腳數封測產能,也代表蔡篤恭一石二鳥的牌打的十分成功。

    超豐財務健全,營運績效又好,一直是法人眼中的封測產業績優生,但今年受全球總體經濟不佳影響,每股淨利可能不到2元,算是2000年來表現最差的一年。力成在這一波景氣低潮時取得超豐經營權,算是撿了個便宜,而蔡篤恭也總算圓了跨足邏輯IC封測市場的夢。

茂德債火烈 債權行提損七成 2011-12-16 01:22 工商時報 【記者楊筱筠/台北報導】

    茂德債權銀行團14日完成協商,決定茂德0.1%降息案將再展延半年,2.5%的利率則將先掛在各銀行團帳上,但面對茂德紓困難度加大,各民營債權銀行也決定配合主管機關要求,加碼提列相關準備金到至少7成。

    合庫日前宣布針對茂德聯貸授信餘額已增提至7成,民營銀行跟上公股行庫腳步,包括原本規劃提存5成準備金的台工銀,昨天也宣布拉高至7成;已提存75%的遠銀則表示對茂德已提存足夠,但針對整體授信餘額不排除再增提準備金。

    知情人士指出,茂德債權銀行業者握有茂德的擔保基礎不同,部分銀行僅是信用擔保,因此才打算增提準備金至7成以上;但部分銀行擁有擔保品,卻同樣將提列準備金拉高至7成,顯示對茂德案的信心不足。

    民營債權銀行表示,茂德協商卡在買賣雙方價格、以債作股換股比重及現有法規,目前看來,策略投資人要在今年底前接手茂德的機率不高。

    台工銀指出,手中擁有的茂德債權擔保品是最新的12吋廠,但基於保守態度,決定再提列備抵呆帳準備金至11.54億元,相對台工銀對茂德放款餘額16.49億元,提存比重已接近7成。

    遠銀指出,茂德聯貸授信餘額早已依照保守原則,提列75%備抵損失,年底前不會再加碼增提。茂德債權餘額逾新台幣550億元,其中八大行庫債權介於48~88億元,民營行庫金額則介於18~37億元。

聯電 判罰500萬確定 2011-12-16 01:23 工商時報 【記者張國仁/台北報導】

    聯電沒有經過經濟部同意,擅自前往大陸投資和艦遭500萬元事件,即使自稱是以「專門技術」投資,最高行政法院認為,用「專門技術」投資,也是投資項目,昨天判決,聯電敗訴確定。

    經濟部與聯電為和艦投資案對簿公堂,歷經一波三折,經濟部首先在96年間吃了敗仗,當時台北高等行政法院認為,技術合作與投資行為是兩回事。因此認定聯電與和艦的技術合作,沒有違背我國的法令,判決聯電勝訴,經濟部應該撤銷對聯電500萬元罰鍰的行政處分。

    不過北高行的判決,沒有獲得最高行政法院的支持,質疑北高行原判決對於技術合作與投資行為的關係,沒有弄清楚。於是,廢棄北高行原判決,發回北高行更審。

    北高行更一審合議庭後來認定,專門技術為出資的一種;而當時政府還沒有開放我國企業對陸資企業投資興建晶圓廠,尤其是,8吋晶圓廠當年仍為禁止項目。那麼,聯電既未向經濟部申請許可就以「專門技術」投資和艦,顯然觸犯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的禁制規定。

    聯電不服上訴,但最高行政法院約1年半的評議結果,認為更一審判決認事用法都沒有問題,因此判決,駁回聯電上訴;聯電本件訴訟敗訴確定。

旺宏打入飛思卡爾 2011-12-16 01:23 工商時報【記者李淑惠/台北報導】

    由旺宏(2337)董事長吳敏求親自力拓的車用記憶體市場開花結果,旺宏昨日宣布,該公司序列快閃記憶體獲得飛思卡爾半導體公司(Freescale Semiconductor)採用,並於其新一代車用儀表顯示方案晶片Qorivva MPC5645S中使用,飛思卡爾為全球車用電子元件龍頭,旺宏打進其供應鏈也宣示車用產品邁入新的里程碑。

    旺宏的256Mbit (3.3V) Serial Flash 32-bit定址技術,與各別區塊的獨立保護功能,可滿足車用儀表板所需的超高解晰度彩色圖像、TFT雙液晶螢幕、以及視訊影像輸入的需求,為目前車用記憶體最大容量,今年6月起已經小量出貨。

    旺宏業務中心資深協理陳慧寬表示,車用儀表顯示設備內建功能日趨多元化,需要更強大的記憶體,旺宏的256Mbit Serial Flash,為業界首顆通過飛思卡爾MPC5645S 驗證而採用的產品,由於接腳數少,因此能協助飛思卡爾達到產品設計簡化,享有更高的成本競爭優勢。

    飛思卡爾為車用電子元件全球第一大廠,提供多樣化的車用電子元件,包括類比元件、感測器與微控制器等,其中在汽車微控制器的市占率穩居全球第一大,每年研發投入約10億美元。新一代的Qorivva MPC5645S晶片為All in One解決方案。

    為了提升車用儀表板應用速度需求,旺宏已發展出多重訊號 (Multiple I/O Serial Flash)產品 -MX25L25635E,它在連續輸出模式下的讀取速度,超越一般的並列快閃記憶體(Parallel Flash)。旺宏也繼續與飛思卡爾合作發展下一代儀表板晶片,提供另一項創新技術-DTR「雙傳輸速率」(Double Transfer Rate),經由記憶體時脈上升與下降的信號,加倍資料傳輸速度,以利於儀表板晶片在記憶體上執行XIP (Execute in Place)的存取功能,而節省了RAM的使用。

衝突管理策略-博通執行長麥奎格裁員…不手軟 2011-12-16 01:23 工商時報 【鍾志恒】

    無線晶片的製造商博通(Broadcom)執行長麥奎格(Scott McGregor),承認他的天生個性是無法避免衝突的。但經過多年歷練,他學會盡力克制,避免沒必要的磨擦以加強團隊合作。但遇到該裁員的時候,他絕不手軟。

    現年55歲的麥奎格偶爾給人友善的感覺,其實個性直率的他常因為言詞尖銳而讓人不快並引起沒必要的紛爭。

    身在高度智慧集中的科技產業裡,加上本身不接受任何失敗辯解的菁英主義者,他明白本性難移,所以只能努力自我克制。他深信聰明頂尖人才只會想跟同樣優秀的人共事。

    他跟已故蘋果創辦人賈伯斯一樣,無法忍受能力不好的人。他認為A級的人會顧用A級或B+級的人,B級的人會顧用C級的人,而C級的人只會顧用笨蛋。需求菁英是極需要腦力激盪的科技界裡求生存的叢林法則。

    從事IC設計的博通極需聰明人才。其生產是外包給亞洲公司,而其9,000名員工裡,近6,800人從事研發工作,以相當四分之一營收的金額投注於這個部門。

    已領導博通6年的麥奎格,過去在科技界有豐富資歷。早在1970年代人工智能研發起步時,他同時在史丹佛大學完成心理學士和電腦碩士等課程。並到全錄的帕羅奧多研究中心(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工作。

    這裡被他稱為「真正迷人的地方」,因為許多個人電腦背後的技術都在這裡研發出來。像賈伯斯當年拜訪過這裡後,讓他發現圖形介面和滑鼠的潛力,並以之開發麥金塔電腦。

    後來麥奎格跳槽到微軟,為其研發能與蘋果抗衡的視窗作業系統,並在這裡初嘗當管理職滋味。

    後來微軟改變路線,與IBM簽署共同研發協議後,讓他「純科技」的追求變調,不滿微軟為迎合企業需求而在科技上妥協,並因此離開微軟。

    他後來到飛利浦的晶片部門,為公司整頓這個持續虧損的部門。

    他當上管理職後一再告誡自己必須有管理技能,要學會壓抑其爭強好勝的本性以免造成負面效應。他後來發現自己必須有懂得合作的經理人,因為他並非這樣的人,也很難學會此道。

    他回想過去,曾經在其負責但資源有限的計劃裡,旗下分組經理向他尋求協助,但他以對方必須在有限預算下做好其份內工作為由而拒絕協助。他現在承認當年是心高氣傲和「我能做得更好」等情結在作祟。他認為在管理上玩零和遊戲一點都不明智。

    現在身為博通執行長的他,認為過去管理方式不能讓公司持久運作,因此他依循博通的分散組織架構,給個別經理人在其負責的損益表上有明確責任。這跟許多科技龍頭創辦人在管理上一把抓的作風不同。

    麥奎格的作風能放能收。當經理人做錯事時,他會立即出面仲裁。他表示,只要屬下沒把事情做好,又沒有解決計劃時,他會砍人不手軟。他認為這是必須、並且是絕對關鍵的手段,他強調公司不是給庸碌之人安身立命的慈善組織。

    博通在9月宣佈以37億美元併購網路設備晶片商NetLogic Microsystems,麥奎格還把這套做法用在新併購公司身上。

    他認為《推動轉型的手》(Five frogs on a log)這本有關企業併購與管理的書很有用,像其副標強調學得快、做得快、適應快的組織變動指南等深得其心。

    雖他的工作需要腦筋不停運轉,但其嗜好卻相當消耗腦力。其兩大興趣是烹飪和園藝,聽起來很休閒,但一點都不簡單。因他愛種植罕有品種蘭花、肉食性植物和附生植物;至於烹飪則鍾情於具創意分子料理。他表示自己在這些嗜好中得到精神上的解放。

友達:AMOLED應用 大爆發 【經濟日報╱記者李珣瑛/新竹報導】 2011.12.16 
友達光電 (2409)副總經理暨移動產品事業群總經理吳大剛昨 (15)日表示,智慧型手機仍將是明年驅動中小尺寸面板成長主動力。明年下半年智慧型手機將大量應用主動式有機發光二極體(AMOLED)面板;2013年AMOLED將呈「風起雲湧」的成長態勢。

吳大剛昨天下午出席竹科31周年園慶酒會,代表友達領取「創新產品獎」。友達光電以量產全球第一「Super 3D」15.6吋裸眼3D液晶顯示器模組,成為竹科2011年11家廠商獲創新產品獎之一。

面對歐債與美債風暴,引發的全球經濟衰退,友達董事長李焜耀日前指出,友達明年不擴充產能,儘量保留現金在手。但是入新技術AMOLED與低溫多晶矽(LTPS)等是明年資本支出重點,新技術提高產品單價,為友達創造最大價值。

吳大剛表示,AMOLED在手機的應用上,明、後年會是兩個觀察重點。他認為,AMOLED將會於2012年起來,最遲在明年冬季。2013年AMOLED在手持行動裝置上的應用,將會呈現風起雲湧的熱況。

他指出,明年中小尺寸面板的最大成長動力,還是會由手機帶動;車用顯示器也會持續成長。他說,友達在智慧型手機用面板的研發和生產上,並不一味追求量。而是不斷找未來新技術平台測試點,同時了解終端客戶對未來需求品味,成為友達新技術開發及進入市場的先鋒。

OLED競局日韓爭霸 Sony重啟OLED研發 【 新聞來源 : 電子時報  /  報導日期 : 2011/12/15 】梁恩誠

Sony繼2007年推出OLED電視後,近日Sony又宣布將重啟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s)研發項目,並計劃於未來推出OLED電視產品。如果Sony的OLED電視銷售成功,將可擺脫其電視業務連續數年虧損的情形。

OLED即有機發光二極體,具輕薄、節能之特性。2004年Sony推出 3.8吋、採AMOLED的Palm作業系統PDA「CLIE PEG-VZ90」,當時有人認為未來將是OLED的時代。相較於大尺寸的OLED,小尺寸OLED應用範圍更廣,可用於手機、平板電腦與相機等。

Sony繼之在2007年推出全球首款11英吋的OLED電視,型號為XEL-1,機身最薄處厚度為3mm。OLED電視不需要背光,沒有影像模糊移動的問題,但該款OLED電視雖然圖像清晰、色彩鮮明,但售價過高,高達2,500美元,但由於售價過高,故銷售不順。

Sony於2010年3月在日本國內停止OLED電視的生產和銷售,但近來Sony將再次把重心聚焦於OLED技術。

Sony近期會將焦點從LCD技術移轉至OLED技術,Sony認為在未來3~4年,OLED技術在消費電視市場的比重將增加,因此其電視業務的其中一個部門,即負責下一代電視產品的研發和設計。

2011年11月,Sony預測其2011年會計年度淨虧損達900億日圓,旗下電視業務已連續7年出現虧損,如果2011年第4季在無法改善,電視業務將連續8年虧損。

但Sony不會放棄電視業務。在過去幾年,Sony出售了位於西班牙、斯洛伐克和墨西哥的好幾家電視機工廠,並且不斷提高外包比重,也曾使外界認為,Sony有可能加重代工比例,並收取品牌管理費用。

Sony未來如果想在電視領域保有競爭優勢,就必須擁有研發、生產OLED面板及電視的能力,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樂金電子(LG Electronics)也都正加緊研發OLED電視。Sony借助OLED電視,一旦翻身成功,有可望擺脫目前電視業務的虧損局面,但大尺寸OLED電視良品率低、製作成本高,為需克服的困難。

電視是Sony不能放棄的業務,也將是Sony未來整合硬體與軟體的平台,有助於Sony挑戰蘋果(Apple)在內的其他對手。Sony擁有美國13家唱片公司的授權音樂、哥倫比亞電影公司(Columbia Pictures)與三星電影公司(TriStar Pictures)的電影資源,這些都是Sony的競爭優勢。

因此,Sony除了未來的OLED業務,也要能夠整合硬體與軟體。日本資產管理公司Ichiyoshi Investment Management分析師Mitsushige Akino表示,Sony需要採取更多的措施,以硬體結合軟體,才能與更強的競爭對手對戰。

勝華TFT產線2012年折舊完畢,有助成本改善  精實新聞 2011-12-16 09:21:06 記者 許曉嘉 報導

觸控面板大廠勝華科技(2384)繼2011年11月營收創下歷史新高,預期12月營收還有機會持穩於高檔水位。展望2012年,部份外資券商對於勝華仍維持正面看法,主要原因是勝華已領先同業的單片式觸控面板技術可望接獲更多訂單、有利於提升產品組合,另方面,勝華旗下1條3代線面板廠的折舊即將於2012年6月份攤提完畢,這對於勝華2012年下半年以後成本結構應有正面助益。

目前勝華旗下共有2條3代TFT-LCD液晶面板產線,其中1條產線的費用折舊即將於2012年6月份攤提完畢,另1條3代線折舊也將於2012年底攤提完成。換言之,也就是從2012年7月份開始,勝華來自3代線TFT-LCD液晶面板產線的折舊費用壓力將可減半,到2012年底,兩條3代TFT面板產線的折舊將全部完成攤提。

儘管勝華強調,由於近年來還陸續有其他新設備(例如觸控面板產能擴充許多)投產,因此,即使兩條3代面板產線折舊完畢,整體折舊成本費用情況,能有多大幅度改善,還是要以實際結算為準。不過,由於面板產線設備折舊金額龐大,一般預料,對於成本結構改善應仍有正面助益。

業績方面,勝華近期受惠於客戶結構趨於健全,部分客戶拉貨強勁(包括iPhone 4S、Kindle Fire等等),以及單片式觸控面板訂單成長等因素帶動,2011年11月份營收接近98億元,創下歷史新高。

由於公司表示,12月業績還是不錯,法人預估,勝華2011年12月營收可望持平,整體第四季營收有機會接近250億元,推估將與上季持平、或小增5%以內。而第四季亦應可保持獲利水準,全年每股盈餘估近0.3-0.4元。

平板電腦 重洗面板廠產線 2011-12-16 01:23 工商時報【記者楊曉芳/台北報導】

    市調單位預估,到2012年第1季時,將有超過一半的小筆電和平板電腦面板將放在六代線和八代線上生產,顯示平板電腦的快速成長,將改變TFT-LCD面板廠的生產策略。

    根據NPD DisplaySearch 大尺寸面板生產策略報告指出,2011年第2季度全球TFT-LCD玻璃的投產量達到峰值,為4,210萬平方公尺,但第3季度降低到3,650萬平方公尺,第4季度將有望達到3,780萬平方公尺。基於價格已落底的情況下面板廠預計將2012年第1季玻璃投片量提高5%,達到3,980萬平方公尺,面板廠的產能利用率預計為77%,這比之前的預測提高了7個百分點,不過受到2012年市場需求仍不明朗,面板廠可能在2012年第1季再次調整產能利用率。

    除了產能計劃,面板商亦計畫開發新規格,例如大尺寸多功能顯示面板、超薄筆記型電腦面板、39”W、 43”W、 48”W 和50”W等節能CCFL和窄邊框LED薄型面板。在可攜式個人電腦應用部分,面板廠計畫減少生產小筆電面板,提高平板電腦面板,預計2012年第2季平板電腦面板面積產量預計將較上一季提高一倍。

    事實上,面板廠同時也在重整平板電腦面板生產策略,如夏普將平板電腦面板放到八代線生產,三星、LGD和夏普生產的平板電腦面板解析度超過每英寸200像素(200 PPI)。友達、奇美電、京東方、華映和瀚宇等廠商計畫於2012年將更多資源投入到生產平板面板上。儘管五代線和更低世代線主要以生產小筆電和平板面板為主,但到2012年第1季超過一半的小筆電和平板電腦面板將放在六代線和八代線上生產。

    分析師李昕霖表示,由於大部分面板價格已接近現金成本,提高產量不一定會增加產值。然而提高庫存準備、價格回穩、推出新規格等都使面板廠更加樂觀。

直管型LED前景看好 夏普搶先加入戰局 【新聞來源 : 電子時報  /  報導日期 : 2011/12/16 】賴逸安

日本面板大廠夏普(Sharp)於2011年12月14日表示,將自12月15日起推出新款直管型發光二極體(LED)產品。夏普鑑於311日本大地震發生後,日本民眾與企業的節能意識提高,認為日本LED市場正逐漸擴大,遂決定推出新款LED產品搶市。

夏普於14日表示,夏普推出的新款直管型LED產品壽命長達6萬小時,且光亮度不會衰退。夏普自2009年8月加入LED照明事業,除了直管型之外,也曾推出燈泡型和業務用的戶外照明設備,銷量穩定。

日本電球工業會已在2010年10月對直管型LED制定標準規格,以及安全性等相關規定。而除了夏普之外,其他廠商也看上LED市場大餅,年末商戰很可能因此變得更熱烈,讓消費者有更多選擇。

日本LED大廠Panasonic電工和全球NAND Flash大廠東芝(Toshiba)旗下的東芝Lighting & Technology Corporation也都紛紛揮軍,東芝Lighting & Technology Corporation內部人士表示,直管型LED不論在日本或海外都有望大發利市。各廠不約而同布局的原因,也正是為了搶食市場大餅。

夏普表示,夏普推出的直管型LED不只會在日本販售,未來也將推廣到全球。
廖錦祥閃辭董事長,聯貸案僵局有解?——許文龍給郭台銘面子救奇美電 2011/12/15  商業週刊

一宗董事長請辭案,透露台灣兩大經營傳奇人物——郭台銘與許文龍在經營理念上的歧見。

2011年12月2日下午,奇美電召開董事會,原定議程是討論沒有取得400億元聯貸案的因應措施。如果奇美電再拿不到聯貸,可能淪落為第一個和銀行團作財務協商的面板廠。這個由許文龍與郭台銘共同經營的全球第三大面板廠,正面臨空前危機。

但是,兩點半會議開始,董事長廖錦祥並未開始原訂議程,反倒以健康為由,請辭董事長!

奇美電400億聯貸案難過關,是這次廖錦祥請辭董事長的原因。

銀行為何不放款?寄望郭先增資,才能過關

一位公股銀行高層主管表示,面板看來風險很大,是銀行不願放款的原因。

更讓人不解的是,經濟部次長黃重球都公開要求「大股東應該先表態」,市場解讀就是要郭台銘先增資,然後聯貸案才可能過關。但身為奇美電第二大股東,鴻海加上旗下創投及個人持股約達奇美電15%的郭台銘,居然至今仍不出手。

當許係人馬廖錦祥請辭的資訊一齣,奇美電股價週一上漲1.8%,以13.45元收盤。巴克萊資本證券分析師葉婉屏解讀,這是因市場認為只要郭台銘出面,聯貸案就有解,至少可以再撐過1年。

但是,奇美電的困境可就此解決嗎?

除了面板大環境不佳的因素外,按理說,奇美電擁有鴻海這個出海口坐收垂直整合之利,又有想出群創模式的面板老將段行建,外資分析師都認為應能提升毛利率。但是自2010年正式合併後,奇美電每季毛利率幾乎都低於友達,垂直整合的成效未顯現。

郭台銘為何不出手?與許家歧見深又沒主導權

觀察郭台銘每個轉投資產業,小至LED廠先進光電、保護玻璃廠正達,大到香港富士康,都擁有主導權,唯有在奇美電踢到鐵板。

至少在三件事情上,可看出許家和郭台銘的意見不合。

首先,合併後,2011年奇美電爆出反托拉斯案件遭歐盟罰款3億歐元。內部人士指出,許家和郭台銘都認為應該上訴,爭議就在,奇美實業和許家希望先提撥3億元保證金以示配合,但是郭台銘認為應該保留現金,僅繳納利息費用就好,不須全額提撥。而最後是郭台銘讓步。

但這個事件種下了雙方不信任種子,這也是郭台銘最後一次公開為奇美電叫屈。「誰叫Terry郭(郭台銘),馬上就煞到對方,連內部稽核都沒做好,就想直接娶進門」,一位面板業人士觀察。

第二個例子,是中小尺寸分割案,郭台銘想把獲利的中小尺寸面板和觸控面板事業獨立分割出來以上市籌資,相關人士表示,這不是不能談,只是沒人知會廖錦祥,他還是通過媒體才知道這件事,讓他心裏很不舒服。

尷尬的是,原本內部認為分割案會順利通過,早就在橫濱光電展登記了兩個席位,一個給新成立公司展示觸控和中小尺寸,一個給奇美電展示大尺寸。但分割案沒成功,而在展場上奇美電硬是分割成兩個攤位,參觀者都一頭霧水,為何隔著走道,同家公司有兩個攤位,風格還不一樣?
內部人士指出,自分割案未達成共識,雙方很少溝通,所以產生了第三個歧見—— 巴西設廠案。

郭台銘打算分散製造基地,邀請奇美電到巴西設廠,主動出擊獲取訂單。但廖錦祥也是通過媒體才得知此事,更重要的是,許家認為,奇美電都在縮衣節食了,哪裏有錢到巴西設廠,「案子都沒提到董事會就胎死腹中」相關人士說。

新興市場印度和巴西是液晶電視成長最快的地方,三星在兩大市場都是第二大品牌,「敵人都在插旗了,難道我們坐在家裏等死啊?」奇美電內部人員為郭台銘抱屈。

另外,奇美電之前為了扶植轉投資事業,價格雖然比外界高,但合併前的奇美電以在扶植產業鏈的態度一一埋單。合併後,新奇美團隊一切都以價格性能比為考量,價格開得不能比外面高。

許家真的放手了嗎?大事仍須許家董事同意

兩大股東想法南轅北轍,讓大家推測,郭台銘這次是鐵了心不管奇美電,想等許家和奇美實業處理不了、反過來讓步時才插手。

奇美電發言人陳彥松指出,關於兩大股東爭議,他不予置評。至截稿為止尚未能取得鴻海發言體系回應。

現在,明眼人都看得出,許家只是把聯貸案這個燙手山芋,公開丟給第二大股東鴻海集團總裁郭台銘。廖錦祥僅辭掉法人代表,但是在董事會奇美實業中仍然佔據一席,重大議題還是得取得許家同意。亦即,這次廖的請辭,還不能視為許家已完全放掉經營權給鴻海。這也代表雙方還有一段共識之路要走。

一位外資分析師指出,除非郭台銘拿到經營主導權,否則不可能接手這個燙手山芋。現在,兩位在傳統產業與科技業各締傳奇的經營者,把奇美電經營成一個全年可能虧損六百億元的公司。如果兩大股東在經營方向上還是不一致,日後奇美電還是得因為股東經營理念不合,流血不止。受害的不僅是鴻海或許家,還有上萬的投資者。(撰文:曾如瑩,《商業週刊》)

觀察站╱侵權終判再延 王雪紅奔走有功? 聯合晚報╱吳瑞菁】 2011.12.15 
12月12日晚間,王雪紅夫婿陳文琦代妻子在中國北京領得第12屆2011 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殊榮,王雪紅缺席的原因是赴美國處理公司訴訟事務;12月14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又在網站公告了蘋果(Apple Inc.)控訴宏達電(HTC)侵權終判將延到12月19日宣判,這令市場高度聯想著是否是宏達電董座王雪紅在美國奔走的成果!?據資策會科法研究所表示,美國ITC初判到終判其間進行複審階段,複審時雙方是可以再提新事證,而連續延了二周,是否是HTC又提了新事證?資策會科法研究所認為,應該是美國ITC的案子太多,且此案除了侵權問題外,涉及的層面更廣及「公眾利益」。

無獨有偶的是,美國紐約時報在美國時間12月13日由二位大學法學系教授(一位是助理教授Colleen V. Chien,一位是教授Mark A. Lemley)寫了一篇專論,題目是「Patents and the Public Interest」,探討了美國ITC的權責如何在專利與公眾利益去做權衡。這二位大學法學系教授談到,當美國ITC審理專利流氓(patent troll)與企業的侵權案件時,可以確知的是專利流氓要的是權利金,要的是錢,自然會去檢視專利到底是誰侵犯誰,然而,當蘋果這樣不是只要錢,是自己有生產有銷售的企業,其向ITC提的侵權訴訟,要的是侵權的對象退出美國市場,ITC的判決就牽涉到公眾利益。

一台宏達電的智慧型手機裡可能會有25萬個專利,若只是侵犯了2項專利就面臨了不能輸入美國的結果,對喜好HTC的智慧型手機的消費者會有多大的利益損失,這個課題也困擾著美國ITC。

王雪紅貴為宏達電董座,與夫婿陳文琦更是宏達電的大股東兼董事,美國市場目前約貢獻宏達電一半的營收比重,宏達電與蘋果的侵權官司在美國動見觀瞻,不僅牽動宏達電的業績,更也關攸著王雪紅的財富變化。

大陸緊縮銀根 PC供應鏈恐掀倒閉潮2011/12/16-李立達

大陸官方銀根緊箍咒未解除,加上農曆年關將屆,企業擴大籌資因應年終獎金發放等需求,民間資金更為緊俏,產生資金排擠效應,PC供應鏈業者透露,由於歐美市場需求不振,供應商資金調度更形困難,近期部分上游小型PC供應商因年底資金排擠效應,造成融資受阻,讓資金缺口問題雪上加霜,PC供應鏈廠商恐出現倒閉潮。

大陸PC產業鏈在2011年面臨嚴苛挑戰,市場訂單萎縮,加上製造端又遭逢大陸勞動環境轉變,最低工資持續攀高,上游零組件廠早已風雨飄搖,2011年底原本期待聖誕節旺季訂單亦無訊息,更讓零組件業者暗自叫苦,部分廠商預期恐要撐至2012年第2季,才有機會出現轉機。

供應鏈業者指出,每年在農曆年前民間資金供應均會出現吃緊情況,然2011年資金問題更為嚴重,主要係因大陸持續收緊銀根,加上歐美債務問題未解決,全球經濟危機頻傳,使得下游客戶訂單紛縮手,廠商原本期待聖誕節出貨旺季需求並未出現,整體產業環境惡劣。

PC供應商指出,全球景氣面臨二次衰退危機,大陸此時卻雨天收傘,採取收緊銀根策略,讓大陸當地廠商受創不小,從2011年中起便陸續傳出中小型PC供應商已撐不下去,甚至被迫倒閉消息,相關PC業者已針對此情況,要求公司業務單位高度注意,緊盯應收帳款額度,並避免供應商無預警倒閉時,所導致零組件供貨調度問題。

事實上,目前大陸廠商向銀行借款美元利率約6~8%,然看的到卻借不到,大陸官方融資管道不順,部分廠商被迫轉向地下金融籌資,然利率高達13~14%,甚至部分地下錢莊利息已喊到3分6(即利率36%),業者指出,廠商不借還好,借了倒得更快。供應鏈業者表示,部分大陸台廠轉而返台融資借款,導致美元拆款利率持續走揚,目前美元借款利率已達2~3%,且隨著台廠紛返台借款,同樣引發資金排擠效應,近來銀行亦提高對於部分產業借款門檻。

另外,大陸廣東人保廳官員日前透露,2012年將延緩上調最低工資,PC業者認為,大陸原計劃持續調高最低薪資,從世界工廠轉向世界市場,然廣東卻逆向宣布延緩最低工資上調,顯示大環境狀況惡劣,較預期更嚴重。廣東亦是傳出中小企業倒閉潮的主要省份之一,在年關資金吃緊情況下,是否會引發更多企業倒閉,已成為業界關注焦點。

值得注意的是,泰國水災導致硬碟缺貨,加上農曆年前面臨資金壓力,均進一步拉高PC供應商生存門檻,恐將造成更多小型供應鏈廠商被迫退出戰場,甚至導致產業鏈新一波整併潮,目前已出現訂單集中化現象,預計這波倒閉潮衝擊會讓部分大廠市場規模更大。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1/12/16 英吋 產業訊息

 

標籤:

未上市股票**幸福人壽**幸福人壽鄧文聰 買樓被盯 2011/5/6

幸福人壽董事長鄧文聰擔任負責人的億大聯合公司,標下高雄八五大樓債權,引起金管會關注,金管會保險局日前約談鄧文聰,要求幸福人壽增資。
台灣金融資產服務公司日前標售高雄八五大樓債權,由億大聯合公司以32.18億元得標,由於億大聯合公司董事長鄧文聰,也是幸福人壽董事長,這項標案引起金管會注意。
金管會保險局長黃天牧昨(5)日表示,前幾天已約談鄧文聰了解情況,並要求幸福人壽提出增資計畫。
黃天牧說,去年幸福人壽承諾2億元增資案,已在今年4月到位,由於幸福人壽的資本適足率仍是負的,金管會希望幸福人壽自救,因此,要求提出增資計畫,鄧文聰向金管會說明會跟其他股東研議。
一年2億元的增資金額是否太少?黃天牧表示,將要求幸福提出金額更高的增資計畫。
據了解,幸福人壽已將今年增資計畫呈報金管會,增資金額同樣為2億元。
黃天牧並指出,由於保險業負責人資格條件規定,保險公司負責人不得兼任非保險相關事業負責人,因此,金管會也會進一步了解鄧文聰擔任億大聯合公司適法性問題。據了解,保險業董事長不得兼任非保險相關事業董事長的規定,是去年2月發布,並給保險公司緩衝期,可做到任期屆滿。
鄧文聰在億大聯合的任期是到明年11月中屆滿,屆時鄧文聰就必須選擇辭掉億大聯合董事長或幸福人壽董事長其中一個職務。<摘錄經濟>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1/11/10 英吋 未分類

 

標籤: , , , , , , , , , , , ,

鴻海砸千億前進中科 建機器人王國

鴻海集團向台中市政府提出「智動化創新園區」投資計畫,將分期規劃興建工具機、自動化設備、機器人及太陽能廠,初估總投資額近千億元,未來產值也將超過千億,顯示鴻海全力打造自動化設備生產王國。

鴻海砸千億前進中科 建機器人王國

圖/經濟日報提供

據了解,鴻海集團相中的基地,位於台中市東大路以西、西屯路口附近的大肚山麓,目前地主為台糖,總面積近50公頃,其中31公頃為原春龍開發規劃多年的「台中經貿園區」;鴻海積極爭取這塊土地納入中部科學園區。

鴻海集團董事長特助林棟樑,日前會同台中市政府、中科管理局,前往大肚山實地會勘,並對這塊基地非常滿意。中科管理局說,此案已向國科會提出規劃,將與台糖協調,擬由政府徵收,並納入中科台中園區,最快明年底前即可交地。

台中副市長蕭家淇昨(2)日證實,鴻海集團已向市政府提出「智動化創新園區」的投資計畫,市府將全力配合,包括提供單一窗口、協助土地取得等配套,希望在最短時間內讓鴻海動工。

台灣區工具機暨零組件公會理事長卓永財指出,鴻海規劃「智動化創新園區」,等於宣示將全力打造「自動化設備與機器人王國」,對國內精密機械零組件產業也是一大利多。

包括上銀、旭陽、羅翌、潭佳、維昶、麗勳與台灣引興等精密機械零組件廠,將是首波受惠廠商。

卓永財不諱言,鴻海「智動化創新園區」選擇落腳中科,主要考量台中為國內精密機械產業重鎮,零組件及配套件供應鏈完整,有利於鴻海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

鴻海透過轉投資的賜福科技進軍機器人產業,賜福科技已訂9月初舉行新廠落成啟用典禮,郭台銘當天將到場主持,並拜會台中市長胡志強及中科管理局,三方將加速開發。

賜福科技董事長為林棟樑,總經理為前工研院機械所中區組長張燦輝,兩大股東鴻棋國際、寶鑫國際,均為鴻海百分之百轉投資公司。鴻海近期股價表現弱勢,昨天下跌1.8元,收盤價為83.2元。

全文網址: 鴻海砸千億前進中科 建機器人王國 | 科技產業 | 財經產業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3/6502464.shtml#ixzz1bsNiudAp
Power By udn.com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1/10/26 英吋 賜福科技

 

標籤: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未上市股票~賜福科技~鴻海卡位機器人市場

2009-04-03 工商時報 【劉朱松、杜蕙蓉、楊玟欣/台北報導】
 鴻海集團「6C+1R」王國成立!工業局證實鴻海已透過轉投資的賜福科技投入機器人市場,並將和微星科技、新光保全和寶成等集團卡位該領域,由於目前鴻海在全球有約50萬的藍領員工,在飽受金融海嘯衝擊,企業主大幅縮減成本下,該機器人未來將帶來的效益將十分可觀。
 在電腦(Computer)、消費(Consumer)、通訊(Communication)、醫療(Health Care)、汽車(Cars)、通路(Channel)等6C領域佈建完成後,鴻海積極搶進的1R(Robot)機器人領域已逐步成熟,鴻海集團發言人丁祈安說,集團此領域的研發進度都照計畫走,目前有專業團隊在運作。
 工業局說,鴻海集團是透過旗下的鴻棋國際與寶鑫國際等兩家投資公司,共同籌資成立股本5億元的賜福科技,並挖角已退休的工研院機械所中區組長張燦輝,擔任賜福的董事兼總經理;董事長由鴻海集團董事長特助林棟樑擔任,賜福未來將跨足控制器與機械設備製造等機器人領域。
 據了解,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對跨足機器人領域十分有興趣,10年前該公司即在日本長野設立研發中心,2年前則正式成立賜福科技投入該領域,目前賜福除了與瑞士工具機大廠Nurm公司技術合作外,也透過鴻海集團的開模技術和零組件資源,未來還計畫開發控制器、伺服馬達及自動化設備等機器人的關鍵零組件,作為鴻海集團跨足機器人市場的籌碼。
 工業局官員證實,包括張燦輝等人曾赴該局拜訪,並表達公司有意投入機器人或機器人關鍵零組件的意願,加上賜福與瑞士工具大機Nurm公司有技術合作關係,因此,該局相信以鴻海集團結合包括精密件、控制與系統組裝等龐大的企業資源,一定可扮演台灣智慧型機器人的「領頭羊」角色。
 產官學研等單位已前仆後繼跨足機器人研發工作。鴻海、新光保全、微星科技及寶成等集團和相關公司將與PMC、工研院、金屬中心、中山科學院及機器人協會等單位合作,成立5個機器人產業或產品研發聯盟,也使台灣智慧型機器人市場商機卡位戰的煙硝味正濃。
 台灣機器人研發與業界整合的推動計畫,是由財團法人精密機械發展中心(PMC)統籌,而繼完成導覽服務機器人專案計畫之後,PMC今年又鎖定益智娛樂的機器人研發計畫。
 表現頗為積極的保全機器人研發聯盟,是由工研院主導,包括華寶科技、新光保全,及慧智王等3家業者,已共同提出保全機器人的研發計畫。
【2009-04-03 工商時報】

 

賜福科技是鴻海進入機器人產業的領頭羊~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1/10/26 英吋 產業資訊

 

標籤: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未上市股票~空巴母公司 入股復興航空

歐洲空中巴士集團打破長期以來不投資航空公司慣例,由母公司歐洲宇航防務集團(EADS)轉投資寶典運輸基金(Paradigm Transportation Holiding,B.V)參與復興航空私募現增案,約佔復航一成股權。
交通部官員也證實,空巴集團正規劃在桃園航空城設立維修棚廠與機師訓練中心,此舉對我國航空事業與復興航空發展前景,將產生深遠影響與巨大助益。
復興航昨(25)日公告完成私募增資案,順利引進寶典運輸基金與歐洲空中巴士亞洲顧問委員會主席夏莫利(Maurice Savart)入股。其中,寶典運輸基金認購5,000萬股,認購私募持股比重97.5%,夏莫利個人認購130萬股、佔比2.5%。
此私募案於10月12日經復興航空董事會通過,以5,130萬股,每股新台幣17.5元價格辦理案,藉以引進策略投資夥伴,共計募集8.98億元,佔實收資本額10.67%。
復航表示,相較於現增公開募集,私募有價證券3年內不得自由轉讓,可更確保公司與策略性投資夥伴的長期合作關係。
因此,公司一直鎖定產業與服務相關的策略性投資人寶典運輸基金顧問團隊與夏莫利,兩者均具備豐富的國際航空經驗,特別是與空中巴士公司的良好互動,將可針對未來公司對外航權開拓、國際接軌與拓展國際知名度,對內在提升管理及營運效率、執行購機計畫、機隊維修與機師訓練等,提供各項實質的協助。
寶典運輸基金是由寶典投資集團(Paradigm Venture Partners, L.L.C)百分之百持股,該基金投資各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豐富,夏莫利也是寶典投資集團合夥人,該集團看好亞洲與中東的航空運輸市場的成長動能,特別新成立寶典運輸基金,並聘請一批航空專業顧問團隊加入,近年來復興航財務表現穩健,優於同業,因此中選成為此基金首筆投資標的。
夏莫利為現任空中巴士亞洲顧問委員會主席、中國航空科技工業股份有限公司非執行董事、歐洲航空協會資深顧問。曾任職法國國防部(培訓與合作部門),其後於私人企業服務,自2007年底起,擔任空中巴士亞洲顧問委員會主席。
復航今年前三季營收為65.3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4.5%,每股稅前盈餘為1.54元,在順利完成私募案與現金增資之後,資本額達55.42億元。該公司訂11月1日以每股18元掛牌上市,昨興櫃收盤價每股22元。<摘錄工商>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1/10/26 英吋 未上市股票新聞

 

標籤: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鴻海砸千億前進中科 建機器人王國

鴻海集團向台中市政府提出「智動化創新園區」投資計畫,將分期規劃興建工具機、自動化設備、機器人及太陽能廠,初估總投資額近千億元,未來產值也將超過千億,顯示鴻海全力打造自動化設備生產王國。

鴻海砸千億前進中科 建機器人王國

圖/經濟日報提供

據了解,鴻海集團相中的基地,位於台中市東大路以西、西屯路口附近的大肚山麓,目前地主為台糖,總面積近50公頃,其中31公頃為原春龍開發規劃多年的「台中經貿園區」;鴻海積極爭取這塊土地納入中部科學園區。

鴻海集團董事長特助林棟樑,日前會同台中市政府、中科管理局,前往大肚山實地會勘,並對這塊基地非常滿意。中科管理局說,此案已向國科會提出規劃,將與台糖協調,擬由政府徵收,並納入中科台中園區,最快明年底前即可交地。

台中副市長蕭家淇昨(2)日證實,鴻海集團已向市政府提出「智動化創新園區」的投資計畫,市府將全力配合,包括提供單一窗口、協助土地取得等配套,希望在最短時間內讓鴻海動工。

台灣區工具機暨零組件公會理事長卓永財指出,鴻海規劃「智動化創新園區」,等於宣示將全力打造「自動化設備與機器人王國」,對國內精密機械零組件產業也是一大利多。

包括上銀、旭陽、羅翌、潭佳、維昶、麗勳與台灣引興等精密機械零組件廠,將是首波受惠廠商。

卓永財不諱言,鴻海「智動化創新園區」選擇落腳中科,主要考量台中為國內精密機械產業重鎮,零組件及配套件供應鏈完整,有利於鴻海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

鴻海透過轉投資的賜福科技進軍機器人產業,賜福科技已訂9月初舉行新廠落成啟用典禮,郭台銘當天將到場主持,並拜會台中市長胡志強及中科管理局,三方將加速開發。

賜福科技董事長為林棟樑,總經理為前工研院機械所中區組長張燦輝,兩大股東鴻棋國際、寶鑫國際,均為鴻海百分之百轉投資公司。鴻海近期股價表現弱勢,昨天下跌1.8元,收盤價為83.2元。

全文網址: 鴻海砸千億前進中科 建機器人王國 | 科技產業 | 財經產業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3/6502464.shtml#ixzz1bsNiudAp
Power By udn.com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1/10/26 英吋 賜福科技

 

標籤: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訪智泰集團董事長許智欽博士

智泰集團創立於1996年,旗下主要包括智泰科技南京有限公司,深圳智泰精密儀器有限公司,臺灣智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昆山智泰光電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天大智泰科技有限公司以及多個服務中心。集團先期結合了臺灣大學、中正大學、中原大學等多所高等學府的先進技術力量,組成強大的研發團隊及教授顧問團,以逆向工程3D鐳射掃描與逆向工程專用曲面軟體之3D整合方案為研發中心,先後開發完成多種類型的3D鐳射掃描系統與3D曲面編輯軟體。隨著集團不斷的發展壯大,現主要致力於光、機,電一體化技術的研究,已經發表國際期刊300餘篇,相關著作30餘本以及專利近20項,在精密測量行業中占翹楚之位。智泰董事長許智欽先生在臺灣國立大學畢業後,又在天津大學讀博,現在已是精密測量專業的博士後,在精密測量學術方面有著很深的造詣。記者慕名採訪了智泰董事長許智欽先生,在採訪過程中,深深感受到許智欽先生作為學者的睿智與儒雅以及作為企業家的魄力與堅定。

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決策者的決策是否正確關係到企業的興衰存亡。許智欽先生是個極其睿智並善於謀略的決策者,他對市場準確定位,堅持自己的產品理念和經營原則,他說,智泰面對的是國際市場,而不僅僅是國內市場;當前國內精密測量儀市場屬於買方市場,買方市場造成了供應商決策不穩定,行業內出現了惡性價格競爭。而智泰不會加入低端混戰,智泰採取的是高端競爭,自主創新能力的核心競爭。依靠自身的核心技術,通過不斷開發高新技術的產品,優占大陸市場。現在許智欽先生又提出客制化,即根據客戶的需求制定產品,讓客戶有更多的選擇,滿足客戶更多的需求,這樣不僅使智泰贏得了大量的客戶,而且在行業中也遠遠領先於他人。許智欽先生認為成功沒有固定的模式,只是一種原則。只要堅持自己的原則,朝著既定目標走下去,就一定會找到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

步步為營精益求精

智泰積極佈局大中華區域,以臺灣為營運總部,深圳為生產基地,並在南京成立研發中心,研發多項先進自動光學影像測量儀器,結合傳統光學和最新電腦影像處理技術,是工具顯微鏡和投影量測儀器的替代產品。並結合技術、研發、生產、銷售等各個環節組成完整服務體系。許智欽先生還向記者介紹了智泰的成長歷程。智泰的發展經歷了四個階段,從研發的智泰到產品的智泰,然後到服務的智泰,再到到整合的智泰,智泰越來越成熟,越來越專業。許智欽先生說一流的企業賣標準,二流的企業賣技術,三流的企業賣產品。從技術價值到銷售價值,然後到管理價值,再到客戶價值,現在智泰就以客制化為導向,以核心價值為主力,以創新為目標。以VM系列鐳射抄數機為核心產品,CMM影像光學投影儀為期望產品,Line Scan客制化三機一體為擴大產品,以AOI高精度設備為潛在產品,智泰人有超凡的執行力,在許智欽先生周密的規劃下,他們穩穩地向國際市場邁步前進。

蓄勢而發出奇制勝

智泰科技致力於提供產業界3D掃描及逆向工程整合方案,以“核心技術軟體研發能力,轉型成功為具大量生產規模的量測儀器設備製造廠商”。據瞭解,智泰在每次展會上都會推出讓人充滿驚喜的產品,比如說在東莞厚街展會上推出的概念性產品,著實令人耳目一新。而在不斷驚喜的背後則是智泰孜孜不倦的鑽研,源源不斷的努力。許智欽先生說企業要做大,綜合素質一定要高。企業要能夠快速吸收,快速成長。學習的速度越快,成長的速度就越快。許智欽先生宣導“八二法則”,就是把百分之八十的時間放在百分之二十的事情上。這讓記者敬佩萬分。許智欽先生說智泰要建服務網路,但不想淪為單純的服務性的貿易商,要做就要做技術性的服務網路。單從智泰集團的產品樣本的變化中就可以看出智泰的進步,智泰的產品介紹並非是簡單的產品羅列,而顯示的更多的則是產品的技術特色。可見創新、技術是智泰出奇制勝的王牌。

智泰本著“做精才能做好,做好才能做強,做強才能做大,做大才能做久”的精神,積蓄自身的綜合實力。在國際化的競爭下,許智欽先生表示智泰追求產品、研發、銷售、創新,協助企業減短產品開發時程、遞減成本並有效降低不良率、提升產品附加價值、更具市場競爭力。未來,智泰將以自有品牌3DFAMILY 行銷全球市場,積極參與臺灣、大陸、日本、美國、德國等多項國際大展,並積極與相關產業策略聯盟,建構完整豐富的產品線。許智欽先生說智泰要成為精密測量行業最具影響力的品牌,我們衷心地祝願他帶領著智泰人一帆風順,走向輝煌!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1/10/26 英吋 未上市股票新聞

 

標籤: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未上市股票~復興航空 復航站上巨人肩膀

復興航空順利完成私募作業,雖然檯面上區區進帳8.98億元,但背後意義非同小可,因為認股者荷蘭寶典運輸基金公司,隸屬全球兩大飛機製造公司空中巴士的控股公司-歐洲宇航防務集團(EADS),以空巴在桃園航空城的布局規劃,復航未來是站在巨人肩膀上前進;同時,桃園航空城也不再是海市蜃樓,而是一應俱全的亞太空運中心。
據了解,空中巴士投資桃園航空城的計畫,已進行近2年,除了相中台灣政府提供的優惠投資條件外,台灣三大航空集團都擁有不少空巴飛機,遠航也已表明將引進空巴客機,兩岸直航後大量的陸籍航空器進出台灣等有利條件,都是空巴選擇在桃園設立維修棚廠與機師訓練中心的主因。
前民航局長張國政分析,大陸空運市場快速發展,導致飛機維修人員與機師荒非常嚴重,估至2015年,單大陸就會短缺20萬名修護人員與1.5萬名機師,台灣在空運方面的人才素質與師資,與大陸有共通的語言,加上成熟的法制等,均是空巴選擇投資台灣的原因。
復興航空小而美,且因兩岸直航加上政府推動開放天空政策,讓營運前景變得海闊天空。據了解,新加坡淡馬錫集團也有意爭取成為策略性投資人,最後復航選擇空巴當靠山,即是考量空巴在桃園航空城的投資計畫,願讓復航參與。
復興航空並有機會成為空巴棚廠投資案,三成以上股份的大股東,不過空巴考慮客源,對於其他想入股的航空公司多半不會拒絕,最後復航持股多少?仍待觀察。
復航獲得空巴的青睞,近幾年國際經濟情勢的大變化是關鍵,歐美因債信等問題,當地航空公司泰半營運困難,甚至面臨倒閉危機,而亞洲空運市場卻正蓬勃發展,空巴業務發展重心已經移到亞洲,復興航空沒有政治包袱,財務健全,發展空間寬廣,對空巴又會有一定程度的倚賴與需求,讓空巴能有所發揮,成為名符其實的策略性投資人。<摘錄工商>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1/10/26 英吋 未上市股票新聞

 

標籤: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未上市股票~空巴母公司 入股復興航空

歐洲空中巴士集團打破長期以來不投資航空公司慣例,由母公司歐洲宇航防務集團(EADS)轉投資寶典運輸基金(Paradigm Transportation Holiding,B.V)參與復興航空私募現增案,約佔復航一成股權。
交通部官員也證實,空巴集團正規劃在桃園航空城設立維修棚廠與機師訓練中心,此舉對我國航空事業與復興航空發展前景,將產生深遠影響與巨大助益。
復興航昨(25)日公告完成私募增資案,順利引進寶典運輸基金與歐洲空中巴士亞洲顧問委員會主席夏莫利(Maurice Savart)入股。其中,寶典運輸基金認購5,000萬股,認購私募持股比重97.5%,夏莫利個人認購130萬股、佔比2.5%。
此私募案於10月12日經復興航空董事會通過,以5,130萬股,每股新台幣17.5元價格辦理案,藉以引進策略投資夥伴,共計募集8.98億元,佔實收資本額10.67%。
復航表示,相較於現增公開募集,私募有價證券3年內不得自由轉讓,可更確保公司與策略性投資夥伴的長期合作關係。
因此,公司一直鎖定產業與服務相關的策略性投資人寶典運輸基金顧問團隊與夏莫利,兩者均具備豐富的國際航空經驗,特別是與空中巴士公司的良好互動,將可針對未來公司對外航權開拓、國際接軌與拓展國際知名度,對內在提升管理及營運效率、執行購機計畫、機隊維修與機師訓練等,提供各項實質的協助。
寶典運輸基金是由寶典投資集團(Paradigm Venture Partners, L.L.C)百分之百持股,該基金投資各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豐富,夏莫利也是寶典投資集團合夥人,該集團看好亞洲與中東的航空運輸市場的成長動能,特別新成立寶典運輸基金,並聘請一批航空專業顧問團隊加入,近年來復興航財務表現穩健,優於同業,因此中選成為此基金首筆投資標的。
夏莫利為現任空中巴士亞洲顧問委員會主席、中國航空科技工業股份有限公司非執行董事、歐洲航空協會資深顧問。曾任職法國國防部(培訓與合作部門),其後於私人企業服務,自2007年底起,擔任空中巴士亞洲顧問委員會主席。
復航今年前三季營收為65.3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4.5%,每股稅前盈餘為1.54元,在順利完成私募案與現金增資之後,資本額達55.42億元。該公司訂11月1日以每股18元掛牌上市,昨興櫃收盤價每股22元。<摘錄工商>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1/10/26 英吋 未上市股票新聞

 

標籤: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