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每日文章彙整:2011/08/05

透明有機EL面板技術解析

今天股市大跌,看點新的東西,對未來有幫幫助,也希望成為您未來投資未上市股票的新知識!!

在剛剛結束的2011年臺北電腦展上,華碩展示了采用透明有機EL液晶屏的手機——透明顯示面板結合粉色的撥號盤讓這款產品吸引了很多觀眾的眼球。無獨有偶,日本TDK公司在6月1日也推出了世界上首款透明無源矩陣驅動的QVGA有機EL顯示屏。那么到底什么是有機EL技術生產的面板呢?這也就是今天我們所要探討的話題
無需背光給電就亮
1. EL面板的架構
談到透明有機EL面板或許大家都會很陌生,但如果提到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相信有不少朋友都有所了解。其實透明有機EL面板就是OLED技術生產的面板,也被稱為有機電激光顯示(Organic Electroluminesence Display,OELD)。和傳統液晶面板最大的不同在于,OLED面板屬于自發光面板,它的每一個像素都相當于一個發光體,不需要背光源、導光板等設備。
OLED的基本結構是將層狀的有機材料夾于以透明的銦錫氧化物(IndiumTinOxide,ITO)為陽極和以金屬為陰極的兩層電極之間,包成如三明治的結構。整個結構層中包括了:空穴傳輸層(Hole Transporting Layer,HTL)、發光層(Emission Layer,EL)與電子傳輸層(Electron Transporting Layer,ETL)。在外界電壓的驅動下,由電極注入的電子和空穴在有機材料中復合而釋放出能量,并將能量傳遞給有機發光物質的分子,后者受到激發,從基態躍遷到激發態,當受激分子回到基態時輻射躍遷而產生發光現象,依其配方不同產生紅、綠和藍RGB三原色,構成基本色彩。
你可以試著想像將每個OLED單元比做一塊漢堡包,發光材料就是夾在中間的蔬菜,每個OLED的顯示單元都能受控制地產生三種不同顏色的光。按照驅動方式,OLED又分為無源驅動OLED(PM-OLED)和有源驅動OLED(AM-OLED)兩種。PM-OLED具有結構很簡單、成本低的優勢,但顯示效果并不理想,主要用在顯示信息相對簡單的數碼產品之上,比如手機、MP3。真正能發揮OLED技術優勢,就得靠AM-OLED來發揮——它擁有更好的色彩表現能力與更高的對比,因此像電視、顯示器等全彩應用領域才是它的主場。
2.夠薄才節能
由于顯示方式有別于傳統的LCD,這讓OLED擁有許多優點:由于省掉燈管,不僅讓產品厚度只剩兩厘米左右,對生存我的確象某些人所說的那樣過于自大清潔公司,但我以為那是對自卑時的最好蘊藉水塔清洗!“走本身的路讓別人說去吧”,倘若這句話創建石材保養,那我的做法依然可以穩坐江山半壁!沒有什么不行以,沙發地毯清洗只要生存還在連續!加上OLED的反應時間(小于10ms)及色彩都比TFT LCD出色,如果將基板材料改為金屬或塑料薄膜等柔性基版,還可制作出柔性的OLED器件,讓它的應用范圍極廣。比如根據OLED的特性,廠商還可以利用可彎曲的薄膜材料推出可彎曲的顯示器,應用到形狀不一的電子設備上。
我們知道液晶顯示器的背光是耗電大戶之一,如果顯示器不用背光,是不是節省更多的功耗哪?這個是肯定的是。在以針對大屏幕顯示設備的AM-OLED為例,40英寸TFT-LCD液晶電視的功耗在200W左右,50英寸PDP的功耗在500W以上,而一臺40英寸的AM-OLED電視的功耗將在100W以下,這筆節能賬一算就很明了了!
如何實現透明?
對大多數消費者而言,之所以對有機EL面板感興趣的另一個原因就是“透明”。有機面板透明的奧秘就是利用透明的銦-錫-氧(ITO)取代傳統有機EL不透明的后部鋁電極,借助在顯示器的每個像素上打開透明的“窗口”,從而透射光線的技術。
就目前技術而言,OLED還沒有做得到像《阿凡達》影片中那樣全透明屏幕的效果。一般而言,屏幕尺寸越大,實現透明的難度越高。LG Display的透明顯示技術就是在原本有機EL顯示器顯示黑色的部分進行了透明化處理,并在有機EL顯示器的陽極和陰極都使用了透明材料,構成了光線向兩側投射的結構,并且外封裝材料也盡可能地透明化。不過LG Display的透明面板的透射度也只能達到30%。
而顯示器領域另一巨頭三星所推出的透明有機E面板也只能做到似透明非透明的效果:先前它展出的14寸有機EL面板的透射率為38%,19寸的透射率為30%。三星的有機EL面板主要是改進了傳統EL面板的結構,讓原本全部不透明的像素點“打開”一個透明的小區域,區域開口越大,透明度就越高。需要說明的是,目前三星已經發出了透射率較高的正極用金屬材料,可以將OLED每個像素內的“透視”范圍確保為75%。
不斷進步,步步完善
雖然OLED這個“三明治”味道不錯,但仍有一定的不足。現有OLED技術的主要挑戰之一是它的壽命時間,這項限制源自于RGB色彩的衰減速度并不相同,特別是當大部分顯示內容為白色時,它需要這三種原色同時發出相同的亮度,這時OLED的功耗仍會超過液晶顯示器,RGB色彩會出現不同速度的老化。因此快速應用到筆記本電腦或桌面顯示器對于OLED是過于困難的挑戰——這些應用大多數情況要在顯示大量“白色”內容時,而這個問題在全彩顯示的電視上并不是很明顯。
不過在電視等全色彩應用方向上,OLED還要面對另一項挑戰。由于這種屏幕受到光子撞擊時會開始發光,而在紅、藍、綠三原色中,以藍色像素所需的驅動能量最大,光色轉換材料容易吸收環境中的藍光,這將會造成藍色像素的發光效率,呈現顏色衰減問題。后來的廠商們想到了利用光色轉換原理來實現OLED顯示彩色化的方法——利用單一的藍光OLED發光元件,結合光色轉換陣列,利用藍光激發光色轉換材料產生紅色和綠色從而獲得全彩色。這項技術的關鍵在于提高光色轉換材料的色純度和效率。現在廠商主要通過對主體發光材料摻雜得到了性能較好的紅光和藍光材料,但呈現的效果仍沒有達到理想的顯示效果。
透明屏幕走近生活
雖然OLED仍存在一定不足,但這并不能掩蓋它的優點。廠商都看中透明顯示器帶來的獨具特色的使用方法,透明顯示器的研究已經開始大規模鋪開。目前Sony、Nippon Seiki、三星、SDI、LG Display、奇晶光等顯示器大廠投入研發生產OLED產品。Sony在OLED應用方面主是以AM-OLED導入電視應用為主,目前其可量產制的最大尺寸已經可以達到20~30英寸水平。受AM-OLED在生產工藝及良品率影響,預計2011年采用OLED技術的產品不會超過40英寸,即便有推出,大多數還是會作為概念機型展示而已。
三星則將焦點擺在針對手機與筆記本電腦應用方面。比如三星i9000、Omnia HD均配備了AM-OLED顯示屏,所以手機厚度減少不少。除此之外上諾基亞E7、諾基亞N8、HTC G7也均是采用三星的AM-OLED屏幕,預計2011年采用OLED的高端智能手機將會大量增加。而在筆記本方面,三星目前主要將重點放在能滿足需求的14英寸AM-OLED屏上。目前三星旗下的3.5代OLED生產線生產的14英寸面板良品率已經達到90%以上。在去年三星已經開始興建5代OLED電視面板生產線,一塊母板可切割成8張23英寸OLED面板。LG正在興建一條OLED生產線預計今年也可以投產,由此看起來透明屏幕已經離我們很近了。
結語
盡管現在OLED技術還在繼續進化中,透明屏幕的顯示效果也不盡如人意,但顯示器透明化作為未來顯示技術發展方向已經是大勢所趨。OLED技術的出現,讓顯示器已不再拘泥于某一種應用范圍,帶來了更多的使用空間和特別的使用方法。就透明顯示器來說可以在更多的場合為我們展示信息,比如可以用在汽車的擋風玻璃上以顯示路況、地圖等,也可以將眼鏡作為一個小巧便捷的顯示器,特別是其本身的節能特性,對超便攜設備來說延長續航時間等都有著相當重要的意義,這都能有望在未來主流市場中帶給我們新顯示變革的驚喜。

網站連結~台長:許先生 

廣告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1/08/05 英吋 新知補給站

 

中國LED產業大調查

LED產業即將迎來市場爆發點~

中國市場對股市影響甚鉅.沒有中國政府支持.沒有歐美市場.LED產業只有停滯.如何在股市之中殺出血路.就要預測未來.想要在未上市股票立足.就要多了解產業.現在不一定是好的.但如何掌握產業看好未來.希望大家能在未來創造新財富…

時間:2011-08-05

led製造設備領先供應商AIXTRON首席執行官Paul Hyland認為,隨著LED成本急速下降,LED照明替代傳統照明的時間已經進入倒計時,照明行業正處於轉向LED的一個關鍵十字路口。

近日,AIXTRON公司發佈了上半年財務業績。在發佈會上,Paul Hyland針對室外及商業照明應用做了主題為“迫近市場爆發點”的報告,他指出LED照明的重點已經轉向品質和成本。

Paul Hyland指出,LED產業的發展正處於非常關鍵的時期。由於市場短期波動和中國政府MOVCD設備補貼的不確定性,導致AIXTRON最新一季度的銷售額下降。但Paul Hyland樂觀表示,訂單依然不斷,公司依然有信心完成全年的預期目標。

中國MOCVD訂單積壓

目前,AIXTRON佔據了60%以上的MOCVD設備市場份額,是世界領先的MOCVD設備供應商。近兩年,由於中國政府施行MOCVD設備補貼政策,引發了國內MOCVD設備的採購熱潮。全國大小LED廠商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整個LED的產能都被帶動起來。由於產能擴充太快,中國LED廠商紛紛喊停MOCVD設備的採購計畫。導致AIXTRON公司手頭積壓的訂單超過三分之二來源於中國。

Paul Hyland指出,中國政府希望能有5或6家國內LED廠商具備國際競爭實力。 第一階段,為提高生產能力,很多LED廠商都爭相“笑納”國家財政補貼購買設備。在LED產業,投入鉅資固然能獲得短期效益,但想在競爭脫穎而出,技術和人才是關鍵。目前,中國國內非常缺少技術和專業人才,因此並非所有LED廠商都能笑到最後。

受益于中國LED廠商的擴產計畫,AIXTRON和主要對手Veeco都從中國拿到了相當可觀的訂單。近期,LED市場波動大,加上中國政府的補貼變數很大,因此即使中國政府明確表示將大力推動LED產業的發展,仍不能消除AIXTRON和Veeco兩大廠商的憂慮。
中國將LED產業作為七大關鍵戰略產業之一。上個月,中國科學技術部出臺計畫,希望到2015年LED照明滲透率能達到30%。儘管中國最初的重點將是刺激和滿足國內需求,但長遠規劃將是成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新興產業領導者,最終實現LED技術的出口。

日本和韓國大力推廣LED照明

由於3月福島地震災害造成日本很多地方電力短缺,因此日本當地開始重點關注節能技術。在此背景下,日本的LED照明使用量顯著增加。

相比日本,韓國推動LED產業發展的力度更大更堅決。未來兩年,韓國政府提供1.85億美元節能補貼,同時工業和整個公共部門轉向使用LED照明。三星和LG這兩家實力雄厚的LED廠商將對韓國LED產業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韓國有潛力有實力最先完成LED照明的普及。
迫近爆發點?

Paul Hyland表示,以60W燈泡為例,其關鍵的價格爆發點介於15-20美元之間。這樣的價格才有望引發真正的商業需求。據資料顯示,一些地區的LED替代燈泡的價格已經達到市場爆發點。

clip_image001
不同地區A-19 60W LED替代燈泡價格

此外,根據市場調查,在韓國和日本,爆發點即將來臨。在韓國,A-19 LED替代燈泡的平均價格現在只需17美元;在日本需要20美元;在美國需要39美元;在歐洲則需要58美元。

對此,Paul Hyland表示,如果這個數字沒有偏差的話,那麼韓國已經處於爆發點範圍內。三星和LG兩大廠商都向國內市場提供一系列LED照明產品,同時追求極富競爭力的定價策略。例如,三星已經推出約17美元的LED燈泡。這個價格比去年同期下降了50%。

為加速降低製造成本,AIXTRON最近推出了最大容量的MOCVD反應器。其CRIUS II-L可以生產4英寸或2英寸晶圓。能生產6英寸和8英寸晶圓的MOCVD反應器仍處在研究之中。

現在LED價格下降的速度遠遠超過Haitz定律所預測的速度。Haitz趨勢線預計LED的平均銷售價格逐年下降20%。但在過去的一年,100-120lm/W的LED的平均價格已經下跌了50%。半導體的摩爾定律更適合預測LED產業的發展速度。而分析師預計,接下來的第三季度價格將進一步下降5-10%。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1/08/05 英吋 產業資訊

 

藍寶石基板有機會破10~你怎麼看?

LED終端需求疲弱,LED背光旺季不旺,除LED廠受傷外,藍寶石基板族群更是受到衝擊。藍寶石基板Q2價格約在25美元價位,7月底報價已在15~18美元,而目前外界已傳出價格將會跌至10美元,消息一出,臺灣基板廠兆遠(4944)、兆晶(4969)股票大跌,兆遠更是連續2天跌停鎖住。

藍寶石基板大幅降價,使得藍寶石單晶與基板廠商毛利面臨下滑,今年Q1毛利率就已較去年減半,如今藍寶石單晶價格大幅鬆動,影響藍寶石基板價格加速下滑。

藍寶石基板廠為求競爭力、力保毛利率,積極增加4寸與6寸的藍寶石基板產能、加大圖案化藍寶石基板的生產能力,進行垂直整合。

目前,除了兆遠與合晶光(5221)原先就有藍寶石單晶的自給能力,兆晶與鑫晶鑽(5231)原本各自專注在藍寶石基板與藍寶石單晶的生產,日前也在考慮今年市況下,宣佈將在年底合併,屆時,兆晶的成本壓力也將在藍寶石單晶自製率提升的情況下趨緩。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1/08/05 英吋 產業訊息, 精選未上市新聞

 

中國LED產業大調查

LED產業即將迎來市場爆發點~

中國市場對股市影響甚鉅.沒有中國政府支持.沒有歐美市場.LED產業只有停滯.如何在股市之中殺出血路.就要預測未來.想要在未上市股票立足.就要多了解產業.現在不一定是好的.但如何掌握產業看好未來.希望大家能在未來創造新財富…

時間:2011-08-05

led製造設備領先供應商AIXTRON首席執行官Paul Hyland認為,隨著LED成本急速下降,LED照明替代傳統照明的時間已經進入倒計時,照明行業正處於轉向LED的一個關鍵十字路口。

近日,AIXTRON公司發佈了上半年財務業績。在發佈會上,Paul Hyland針對室外及商業照明應用做了主題為“迫近市場爆發點”的報告,他指出LED照明的重點已經轉向品質和成本。

Paul Hyland指出,LED產業的發展正處於非常關鍵的時期。由於市場短期波動和中國政府MOVCD設備補貼的不確定性,導致AIXTRON最新一季度的銷售額下降。但Paul Hyland樂觀表示,訂單依然不斷,公司依然有信心完成全年的預期目標。

中國MOCVD訂單積壓

目前,AIXTRON佔據了60%以上的MOCVD設備市場份額,是世界領先的MOCVD設備供應商。近兩年,由於中國政府施行MOCVD設備補貼政策,引發了國內MOCVD設備的採購熱潮。全國大小LED廠商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整個LED的產能都被帶動起來。由於產能擴充太快,中國LED廠商紛紛喊停MOCVD設備的採購計畫。導致AIXTRON公司手頭積壓的訂單超過三分之二來源於中國。

Paul Hyland指出,中國政府希望能有5或6家國內LED廠商具備國際競爭實力。 第一階段,為提高生產能力,很多LED廠商都爭相“笑納”國家財政補貼購買設備。在LED產業,投入鉅資固然能獲得短期效益,但想在競爭脫穎而出,技術和人才是關鍵。目前,中國國內非常缺少技術和專業人才,因此並非所有LED廠商都能笑到最後。

受益于中國LED廠商的擴產計畫,AIXTRON和主要對手Veeco都從中國拿到了相當可觀的訂單。近期,LED市場波動大,加上中國政府的補貼變數很大,因此即使中國政府明確表示將大力推動LED產業的發展,仍不能消除AIXTRON和Veeco兩大廠商的憂慮。
中國將LED產業作為七大關鍵戰略產業之一。上個月,中國科學技術部出臺計畫,希望到2015年LED照明滲透率能達到30%。儘管中國最初的重點將是刺激和滿足國內需求,但長遠規劃將是成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新興產業領導者,最終實現LED技術的出口。

日本和韓國大力推廣LED照明

由於3月福島地震災害造成日本很多地方電力短缺,因此日本當地開始重點關注節能技術。在此背景下,日本的LED照明使用量顯著增加。

相比日本,韓國推動LED產業發展的力度更大更堅決。未來兩年,韓國政府提供1.85億美元節能補貼,同時工業和整個公共部門轉向使用LED照明。三星和LG這兩家實力雄厚的LED廠商將對韓國LED產業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韓國有潛力有實力最先完成LED照明的普及。
迫近爆發點?

Paul Hyland表示,以60W燈泡為例,其關鍵的價格爆發點介於15-20美元之間。這樣的價格才有望引發真正的商業需求。據資料顯示,一些地區的LED替代燈泡的價格已經達到市場爆發點。

clip_image001
不同地區A-19 60W LED替代燈泡價格

此外,根據市場調查,在韓國和日本,爆發點即將來臨。在韓國,A-19 LED替代燈泡的平均價格現在只需17美元;在日本需要20美元;在美國需要39美元;在歐洲則需要58美元。

對此,Paul Hyland表示,如果這個數字沒有偏差的話,那麼韓國已經處於爆發點範圍內。三星和LG兩大廠商都向國內市場提供一系列LED照明產品,同時追求極富競爭力的定價策略。例如,三星已經推出約17美元的LED燈泡。這個價格比去年同期下降了50%。

為加速降低製造成本,AIXTRON最近推出了最大容量的MOCVD反應器。其CRIUS II-L可以生產4英寸或2英寸晶圓。能生產6英寸和8英寸晶圓的MOCVD反應器仍處在研究之中。

現在LED價格下降的速度遠遠超過Haitz定律所預測的速度。Haitz趨勢線預計LED的平均銷售價格逐年下降20%。但在過去的一年,100-120lm/W的LED的平均價格已經下跌了50%。半導體的摩爾定律更適合預測LED產業的發展速度。而分析師預計,接下來的第三季度價格將進一步下降5-10%。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1/08/05 英吋 產業訊息, 精選未上市新聞

 

LED背光源7大技術發展趨勢

LED背光源7大技術發展趨勢 或升級

相關專題: LED技術

1、LED背光源向超薄方向發展

(一)LED薄型化、高功率以及導光板薄型化

據市場研究機構DisplaySearch預測,2009年全球LED液晶電視銷量約為409萬台,只占整個平板電視市場的3%,但至2014年銷量將猛增至1.23億台以上,占整個平板電視的市場份額也飆升至53%.

LED彩電本質上並不是新型顯示技術,只不過是應用新型的LED光源技術取代了傳統冷陰極螢光燈。但是這種採用側邊式LED背光的液晶電視卻擁有傳統產品難以比擬的纖薄機身:目前大部分著名廠家生產的LED電視的厚度都在2cm左右,這樣的厚度是傳統液晶電視無法比擬的。

LED電視主要比拼的不僅是厚度,還包括更為經濟、節能的電力消耗,更為出色的畫質。諸多方面的技術性能優勢是LED電視市場快速增長的核心原因。

(二)無邊框化

雖然液晶電視機不可能真正實現“無邊框”–這只是對超窄邊框的一種誇張的形容。但是業界專家紛紛預測,無邊框產品將成為LED超薄之後液晶電視工藝設計的又一座高峰。

其實,早在三年之前,括三星等在內的眾多液晶顯示企業均已投入到了超窄邊框的產品研發之中。只不過這些技術主要應用在工程顯示領域,例如液晶電視拼接牆等。今年四月,三星在國內市場推出的一款液晶拼接牆產品的最窄邊框厚度不足3mm.此後,包括夏普、LG、臺灣的奇美等企業也先後推出了能夠滿足毫米級邊框厚度的液晶顯示面板,供整機企業選用。眾多上游廠商的支援,一方面說明無邊框技術的實際價值,另一方面更是說明製作毫米級,甚至更小級別邊框的液晶電視的技術瓶頸已經基本被突破。

2、LED背光源符合市場綠色、環保理念

現階段,大尺寸TV背光源主要還是以直下式為主,現在歐盟標準,國內標準,產品都必須符合RoHS標準、UL標準,後期又加入了無鹵素要求。現在大量使用的CCFL產品,燈管中都含有Hg的物質,由於這種特性,所以標準中加入了該物質的豁免項,也就是該物質在一定量的情況下是合格可用的。但CCFL中含有Hg的物質依然是與現在環境保護要求相違背的,現在的產品要求綠色、環保,產品背光中筆記本電腦從使用LED開始達到背光源產品無Hg要求。大尺寸LED背光源的出現正好符合現在市場綠色、環保的要求。

3、側發光式動態背光源以及低功耗技術

現在普遍量產的大尺寸電視產品,都是使用直下式CCFL作為光源,此種驅動需要Invertor(反用變流)技術,由於功率的問題,使用CCFL作為光源功耗比較大,隨著技術的不斷提高,此種技術所達到的功耗已經接近極限值。高端產品直下式LED背光源的推出,降低功耗的技術上了一個臺階,隨著高功率LED的出現以及效率的提高,直下式的功耗在不斷降低。直下式LED背光源還有一個突破性的技術,localdimming(區域控制)也就是所說的動態背光技術,很大程度地降低了背光源的功耗,提高了電視產品的對比度,但是要求LED數量比較多,電視產品的厚度比較大,美觀度以及靈活性稍差。

後期推出的側發光式LED大尺寸背光源技術,集合了超薄、美觀、低功耗的優勢。預期在側發光式LED大尺寸背光源上,引用localdimming技術,能夠大大降低背光源的功耗。直下式的LED動態背光源與圖像處理相結合,暗的地方LED降低電流或者電壓,這樣對驅動電路技術要求比較高,但大大降低背光源的功耗。而側入式LED背光源通過LED交叉控制,達到區域控制,一定程度降低功耗。側入式LED大尺寸背光源結合了各個優勢,如果在localdimming上取得突破,將是技術的又一提高。

4、LED封裝上考慮直接封裝散熱材料

現在開發設計的大尺寸LED背光源產品,所要面對的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散熱問題。直下式LED大尺寸背光源,有一定量的混光高度,對散熱有一定的幫助,並且在整個的LED大板上會相應的做散熱板,達到散熱效果。由於現在LED的功率比較高,並且有一定的能量以熱的形式釋放,而背光源對熱信賴性要求比較嚴格,過熱影響電路元器件性能、降低LED燈的發光效率、膜材方面產生褶皺現象造成背光源mura(不均勻,有斑點)不良、背光源局部溫度過熱,在模組做老化試驗的時候產生液晶工作不穩定現象。

而現在開發量產的大尺寸LED側發光式背光源,要求燈條數量減少,燈的功率加大,對LED燈條的散熱要求更高。現在的技術是燈條使用基板,燈條在組裝到背光源上需要散熱條,結構方面要配合更好散熱,但後期隨著燈條的減少,相應燈的數量減少,燈的亮度增加,對現有技術是一個挑戰。後期的趨勢集中在LED的發光效率上,發光效率越高,產生的熱越低。從LED燈封裝技術上考慮,直接把散熱材料封裝到內部,達到更好的散熱效果,隨著封裝技術的提高,LED燈的散熱會更好。並且現在各個LED廠家都在研究LED燈的模組,該種技術是把多個晶片封裝在一個模組下,並相應做散熱處理,在Lightbar模組中混光達到最佳狀態,並且使用陶瓷封裝更好散熱,功率提升向100lm/W方向發展。

5、直下式超薄技術

現階段,大尺寸直下式LED背光源正在向大尺寸側入式LED背光源發展,遵循低碳、綠色、環保、超薄、高色彩的顯示要求,側入式LED背光源在後期的動態區域控制背光源達不到最佳值,需要在直下式背光源技術上做到更薄。通過對LGP的微結構處理,並且在導光板上做印刷,使LED燈在最短距離達到混光要求,並且提高光源在LGP的傳輸效率,改變原有側入式由於長距離傳輸所帶來的光損失的問題。在大尺寸直下式背光源做到超薄的同時,完成localdimming技術,達到低功耗要求,並且在直下式技術基礎上使用RGBLED或者高功率白光LED(RGB螢光粉),達到超薄、低功耗、高色彩的背光源產品。

6、供應鏈上中下游間日益完善

隨著大尺寸電視背光源技術的發展,LED逐漸取代CCFL,在筆記本電腦中,LED已經大量使用,Monitor方面也在迅速增量。LED燈的供應是現在大家關注的問題,現在背光源大廠都相應與LED封裝廠綁定,或者背光源廠有自己的LED封裝廠,在供應鏈問題上,背光源大廠都在考慮把LED封裝廠納為自己的合作夥伴。全球專利晶片的供不應求,如有自己的LED廠,在供應鏈上就要有一定的優勢。隨著大尺寸LED背光源的發展,LED燈的需求越來越大,怎樣選擇LED燈以及怎樣與LED燈廠合作是重中之重的事情。

7、新技術不斷湧現

由於Lightbar上多顆LED代替1根CCFL燈管,要求每顆LED燈的亮度與色度都在同一個Rank(範圍)值中,這就增加了LED的成本。LED由於晶片、混入的螢光粉、封裝技術,分成了多個亮度檔,更多的色塊,而各個背光源廠家量產要求都不同,只是所有分塊中的一小部分,這樣封裝出來的產品就會有一大部分廢掉,增加了成本費用。現在一些廠家推出同樣亮度檔的基礎上色度混頻技術,達到白光現象,並且背光源狀態下是所要求的色度範圍,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現在直下式LED背光源下,通過localdimming技術,利用電路驅動,完成不同亮度、不同色度的混頻技術,滿足量產需求,成功降低LED成本費用。

現階段正在研發的新背光源還有很多種,日本有公司成功開發了一款採用碳納米管的場發射型高亮度背光燈,適用於LCDW(寬屏液晶)等大屏顯示器。除了高發光效率、低能耗和高亮度發光外,它還具有無汞、長壽命及高速回應等特點。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1/08/05 英吋 產業資訊

 

透明有機EL面板技術解析

今天股市大跌,看點新的東西,對未來有幫幫助,也希望成為您未來投資未上市股票的新知識!!

在剛剛結束的2011年臺北電腦展上,華碩展示了采用透明有機EL液晶屏的手機——透明顯示面板結合粉色的撥號盤讓這款產品吸引了很多觀眾的眼球。無獨有偶,日本TDK公司在6月1日也推出了世界上首款透明無源矩陣驅動的QVGA有機EL顯示屏。那么到底什么是有機EL技術生產的面板呢?這也就是今天我們所要探討的話題
無需背光給電就亮
1. EL面板的架構
談到透明有機EL面板或許大家都會很陌生,但如果提到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相信有不少朋友都有所了解。其實透明有機EL面板就是OLED技術生產的面板,也被稱為有機電激光顯示(Organic Electroluminesence Display,OELD)。和傳統液晶面板最大的不同在于,OLED面板屬于自發光面板,它的每一個像素都相當于一個發光體,不需要背光源、導光板等設備。
OLED的基本結構是將層狀的有機材料夾于以透明的銦錫氧化物(IndiumTinOxide,ITO)為陽極和以金屬為陰極的兩層電極之間,包成如三明治的結構。整個結構層中包括了:空穴傳輸層(Hole Transporting Layer,HTL)、發光層(Emission Layer,EL)與電子傳輸層(Electron Transporting Layer,ETL)。在外界電壓的驅動下,由電極注入的電子和空穴在有機材料中復合而釋放出能量,并將能量傳遞給有機發光物質的分子,后者受到激發,從基態躍遷到激發態,當受激分子回到基態時輻射躍遷而產生發光現象,依其配方不同產生紅、綠和藍RGB三原色,構成基本色彩。
你可以試著想像將每個OLED單元比做一塊漢堡包,發光材料就是夾在中間的蔬菜,每個OLED的顯示單元都能受控制地產生三種不同顏色的光。按照驅動方式,OLED又分為無源驅動OLED(PM-OLED)和有源驅動OLED(AM-OLED)兩種。PM-OLED具有結構很簡單、成本低的優勢,但顯示效果并不理想,主要用在顯示信息相對簡單的數碼產品之上,比如手機、MP3。真正能發揮OLED技術優勢,就得靠AM-OLED來發揮——它擁有更好的色彩表現能力與更高的對比,因此像電視、顯示器等全彩應用領域才是它的主場。
2.夠薄才節能
由于顯示方式有別于傳統的LCD,這讓OLED擁有許多優點:由于省掉燈管,不僅讓產品厚度只剩兩厘米左右,對生存我的確象某些人所說的那樣過于自大清潔公司,但我以為那是對自卑時的最好蘊藉水塔清洗!“走本身的路讓別人說去吧”,倘若這句話創建石材保養,那我的做法依然可以穩坐江山半壁!沒有什么不行以,沙發地毯清洗只要生存還在連續!加上OLED的反應時間(小于10ms)及色彩都比TFT LCD出色,如果將基板材料改為金屬或塑料薄膜等柔性基版,還可制作出柔性的OLED器件,讓它的應用范圍極廣。比如根據OLED的特性,廠商還可以利用可彎曲的薄膜材料推出可彎曲的顯示器,應用到形狀不一的電子設備上。
我們知道液晶顯示器的背光是耗電大戶之一,如果顯示器不用背光,是不是節省更多的功耗哪?這個是肯定的是。在以針對大屏幕顯示設備的AM-OLED為例,40英寸TFT-LCD液晶電視的功耗在200W左右,50英寸PDP的功耗在500W以上,而一臺40英寸的AM-OLED電視的功耗將在100W以下,這筆節能賬一算就很明了了!
如何實現透明?
對大多數消費者而言,之所以對有機EL面板感興趣的另一個原因就是“透明”。有機面板透明的奧秘就是利用透明的銦-錫-氧(ITO)取代傳統有機EL不透明的后部鋁電極,借助在顯示器的每個像素上打開透明的“窗口”,從而透射光線的技術。
就目前技術而言,OLED還沒有做得到像《阿凡達》影片中那樣全透明屏幕的效果。一般而言,屏幕尺寸越大,實現透明的難度越高。LG Display的透明顯示技術就是在原本有機EL顯示器顯示黑色的部分進行了透明化處理,并在有機EL顯示器的陽極和陰極都使用了透明材料,構成了光線向兩側投射的結構,并且外封裝材料也盡可能地透明化。不過LG Display的透明面板的透射度也只能達到30%。
而顯示器領域另一巨頭三星所推出的透明有機E面板也只能做到似透明非透明的效果:先前它展出的14寸有機EL面板的透射率為38%,19寸的透射率為30%。三星的有機EL面板主要是改進了傳統EL面板的結構,讓原本全部不透明的像素點“打開”一個透明的小區域,區域開口越大,透明度就越高。需要說明的是,目前三星已經發出了透射率較高的正極用金屬材料,可以將OLED每個像素內的“透視”范圍確保為75%。
不斷進步,步步完善
雖然OLED這個“三明治”味道不錯,但仍有一定的不足。現有OLED技術的主要挑戰之一是它的壽命時間,這項限制源自于RGB色彩的衰減速度并不相同,特別是當大部分顯示內容為白色時,它需要這三種原色同時發出相同的亮度,這時OLED的功耗仍會超過液晶顯示器,RGB色彩會出現不同速度的老化。因此快速應用到筆記本電腦或桌面顯示器對于OLED是過于困難的挑戰——這些應用大多數情況要在顯示大量“白色”內容時,而這個問題在全彩顯示的電視上并不是很明顯。
不過在電視等全色彩應用方向上,OLED還要面對另一項挑戰。由于這種屏幕受到光子撞擊時會開始發光,而在紅、藍、綠三原色中,以藍色像素所需的驅動能量最大,光色轉換材料容易吸收環境中的藍光,這將會造成藍色像素的發光效率,呈現顏色衰減問題。后來的廠商們想到了利用光色轉換原理來實現OLED顯示彩色化的方法——利用單一的藍光OLED發光元件,結合光色轉換陣列,利用藍光激發光色轉換材料產生紅色和綠色從而獲得全彩色。這項技術的關鍵在于提高光色轉換材料的色純度和效率。現在廠商主要通過對主體發光材料摻雜得到了性能較好的紅光和藍光材料,但呈現的效果仍沒有達到理想的顯示效果。
透明屏幕走近生活
雖然OLED仍存在一定不足,但這并不能掩蓋它的優點。廠商都看中透明顯示器帶來的獨具特色的使用方法,透明顯示器的研究已經開始大規模鋪開。目前Sony、Nippon Seiki、三星、SDI、LG Display、奇晶光等顯示器大廠投入研發生產OLED產品。Sony在OLED應用方面主是以AM-OLED導入電視應用為主,目前其可量產制的最大尺寸已經可以達到20~30英寸水平。受AM-OLED在生產工藝及良品率影響,預計2011年采用OLED技術的產品不會超過40英寸,即便有推出,大多數還是會作為概念機型展示而已。
三星則將焦點擺在針對手機與筆記本電腦應用方面。比如三星i9000、Omnia HD均配備了AM-OLED顯示屏,所以手機厚度減少不少。除此之外上諾基亞E7、諾基亞N8、HTC G7也均是采用三星的AM-OLED屏幕,預計2011年采用OLED的高端智能手機將會大量增加。而在筆記本方面,三星目前主要將重點放在能滿足需求的14英寸AM-OLED屏上。目前三星旗下的3.5代OLED生產線生產的14英寸面板良品率已經達到90%以上。在去年三星已經開始興建5代OLED電視面板生產線,一塊母板可切割成8張23英寸OLED面板。LG正在興建一條OLED生產線預計今年也可以投產,由此看起來透明屏幕已經離我們很近了。
結語
盡管現在OLED技術還在繼續進化中,透明屏幕的顯示效果也不盡如人意,但顯示器透明化作為未來顯示技術發展方向已經是大勢所趨。OLED技術的出現,讓顯示器已不再拘泥于某一種應用范圍,帶來了更多的使用空間和特別的使用方法。就透明顯示器來說可以在更多的場合為我們展示信息,比如可以用在汽車的擋風玻璃上以顯示路況、地圖等,也可以將眼鏡作為一個小巧便捷的顯示器,特別是其本身的節能特性,對超便攜設備來說延長續航時間等都有著相當重要的意義,這都能有望在未來主流市場中帶給我們新顯示變革的驚喜。

網站連結~台長:許先生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1/08/05 英吋 產業資訊

 

透明有機EL面板技術解析

今天股市大跌,看點新的東西,對未來有幫幫助,也希望成為您未來投資未上市股票的新知識!!

在剛剛結束的2011年臺北電腦展上,華碩展示了采用透明有機EL液晶屏的手機——透明顯示面板結合粉色的撥號盤讓這款產品吸引了很多觀眾的眼球。無獨有偶,日本TDK公司在6月1日也推出了世界上首款透明無源矩陣驅動的QVGA有機EL顯示屏。那么到底什么是有機EL技術生產的面板呢?這也就是今天我們所要探討的話題
無需背光給電就亮
1. EL面板的架構
談到透明有機EL面板或許大家都會很陌生,但如果提到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相信有不少朋友都有所了解。其實透明有機EL面板就是OLED技術生產的面板,也被稱為有機電激光顯示(Organic Electroluminesence Display,OELD)。和傳統液晶面板最大的不同在于,OLED面板屬于自發光面板,它的每一個像素都相當于一個發光體,不需要背光源、導光板等設備。
OLED的基本結構是將層狀的有機材料夾于以透明的銦錫氧化物(IndiumTinOxide,ITO)為陽極和以金屬為陰極的兩層電極之間,包成如三明治的結構。整個結構層中包括了:空穴傳輸層(Hole Transporting Layer,HTL)、發光層(Emission Layer,EL)與電子傳輸層(Electron Transporting Layer,ETL)。在外界電壓的驅動下,由電極注入的電子和空穴在有機材料中復合而釋放出能量,并將能量傳遞給有機發光物質的分子,后者受到激發,從基態躍遷到激發態,當受激分子回到基態時輻射躍遷而產生發光現象,依其配方不同產生紅、綠和藍RGB三原色,構成基本色彩。
你可以試著想像將每個OLED單元比做一塊漢堡包,發光材料就是夾在中間的蔬菜,每個OLED的顯示單元都能受控制地產生三種不同顏色的光。按照驅動方式,OLED又分為無源驅動OLED(PM-OLED)和有源驅動OLED(AM-OLED)兩種。PM-OLED具有結構很簡單、成本低的優勢,但顯示效果并不理想,主要用在顯示信息相對簡單的數碼產品之上,比如手機、MP3。真正能發揮OLED技術優勢,就得靠AM-OLED來發揮——它擁有更好的色彩表現能力與更高的對比,因此像電視、顯示器等全彩應用領域才是它的主場。
2.夠薄才節能
由于顯示方式有別于傳統的LCD,這讓OLED擁有許多優點:由于省掉燈管,不僅讓產品厚度只剩兩厘米左右,對生存我的確象某些人所說的那樣過于自大清潔公司,但我以為那是對自卑時的最好蘊藉水塔清洗!“走本身的路讓別人說去吧”,倘若這句話創建石材保養,那我的做法依然可以穩坐江山半壁!沒有什么不行以,沙發地毯清洗只要生存還在連續!加上OLED的反應時間(小于10ms)及色彩都比TFT LCD出色,如果將基板材料改為金屬或塑料薄膜等柔性基版,還可制作出柔性的OLED器件,讓它的應用范圍極廣。比如根據OLED的特性,廠商還可以利用可彎曲的薄膜材料推出可彎曲的顯示器,應用到形狀不一的電子設備上。
我們知道液晶顯示器的背光是耗電大戶之一,如果顯示器不用背光,是不是節省更多的功耗哪?這個是肯定的是。在以針對大屏幕顯示設備的AM-OLED為例,40英寸TFT-LCD液晶電視的功耗在200W左右,50英寸PDP的功耗在500W以上,而一臺40英寸的AM-OLED電視的功耗將在100W以下,這筆節能賬一算就很明了了!
如何實現透明?
對大多數消費者而言,之所以對有機EL面板感興趣的另一個原因就是“透明”。有機面板透明的奧秘就是利用透明的銦-錫-氧(ITO)取代傳統有機EL不透明的后部鋁電極,借助在顯示器的每個像素上打開透明的“窗口”,從而透射光線的技術。
就目前技術而言,OLED還沒有做得到像《阿凡達》影片中那樣全透明屏幕的效果。一般而言,屏幕尺寸越大,實現透明的難度越高。LG Display的透明顯示技術就是在原本有機EL顯示器顯示黑色的部分進行了透明化處理,并在有機EL顯示器的陽極和陰極都使用了透明材料,構成了光線向兩側投射的結構,并且外封裝材料也盡可能地透明化。不過LG Display的透明面板的透射度也只能達到30%。
而顯示器領域另一巨頭三星所推出的透明有機E面板也只能做到似透明非透明的效果:先前它展出的14寸有機EL面板的透射率為38%,19寸的透射率為30%。三星的有機EL面板主要是改進了傳統EL面板的結構,讓原本全部不透明的像素點“打開”一個透明的小區域,區域開口越大,透明度就越高。需要說明的是,目前三星已經發出了透射率較高的正極用金屬材料,可以將OLED每個像素內的“透視”范圍確保為75%。
不斷進步,步步完善
雖然OLED這個“三明治”味道不錯,但仍有一定的不足。現有OLED技術的主要挑戰之一是它的壽命時間,這項限制源自于RGB色彩的衰減速度并不相同,特別是當大部分顯示內容為白色時,它需要這三種原色同時發出相同的亮度,這時OLED的功耗仍會超過液晶顯示器,RGB色彩會出現不同速度的老化。因此快速應用到筆記本電腦或桌面顯示器對于OLED是過于困難的挑戰——這些應用大多數情況要在顯示大量“白色”內容時,而這個問題在全彩顯示的電視上并不是很明顯。
不過在電視等全色彩應用方向上,OLED還要面對另一項挑戰。由于這種屏幕受到光子撞擊時會開始發光,而在紅、藍、綠三原色中,以藍色像素所需的驅動能量最大,光色轉換材料容易吸收環境中的藍光,這將會造成藍色像素的發光效率,呈現顏色衰減問題。后來的廠商們想到了利用光色轉換原理來實現OLED顯示彩色化的方法——利用單一的藍光OLED發光元件,結合光色轉換陣列,利用藍光激發光色轉換材料產生紅色和綠色從而獲得全彩色。這項技術的關鍵在于提高光色轉換材料的色純度和效率。現在廠商主要通過對主體發光材料摻雜得到了性能較好的紅光和藍光材料,但呈現的效果仍沒有達到理想的顯示效果。
透明屏幕走近生活
雖然OLED仍存在一定不足,但這并不能掩蓋它的優點。廠商都看中透明顯示器帶來的獨具特色的使用方法,透明顯示器的研究已經開始大規模鋪開。目前Sony、Nippon Seiki、三星、SDI、LG Display、奇晶光等顯示器大廠投入研發生產OLED產品。Sony在OLED應用方面主是以AM-OLED導入電視應用為主,目前其可量產制的最大尺寸已經可以達到20~30英寸水平。受AM-OLED在生產工藝及良品率影響,預計2011年采用OLED技術的產品不會超過40英寸,即便有推出,大多數還是會作為概念機型展示而已。
三星則將焦點擺在針對手機與筆記本電腦應用方面。比如三星i9000、Omnia HD均配備了AM-OLED顯示屏,所以手機厚度減少不少。除此之外上諾基亞E7、諾基亞N8、HTC G7也均是采用三星的AM-OLED屏幕,預計2011年采用OLED的高端智能手機將會大量增加。而在筆記本方面,三星目前主要將重點放在能滿足需求的14英寸AM-OLED屏上。目前三星旗下的3.5代OLED生產線生產的14英寸面板良品率已經達到90%以上。在去年三星已經開始興建5代OLED電視面板生產線,一塊母板可切割成8張23英寸OLED面板。LG正在興建一條OLED生產線預計今年也可以投產,由此看起來透明屏幕已經離我們很近了。
結語
盡管現在OLED技術還在繼續進化中,透明屏幕的顯示效果也不盡如人意,但顯示器透明化作為未來顯示技術發展方向已經是大勢所趨。OLED技術的出現,讓顯示器已不再拘泥于某一種應用范圍,帶來了更多的使用空間和特別的使用方法。就透明顯示器來說可以在更多的場合為我們展示信息,比如可以用在汽車的擋風玻璃上以顯示路況、地圖等,也可以將眼鏡作為一個小巧便捷的顯示器,特別是其本身的節能特性,對超便攜設備來說延長續航時間等都有著相當重要的意義,這都能有望在未來主流市場中帶給我們新顯示變革的驚喜。

網站連結~台長:許先生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1/08/05 英吋 產業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