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每日文章彙整:2011/06/09

鴻海入股手機晶片設計廠商瑞銘科技

鴻海想要進軍手機市場已經想很久了,之前我有未在鴻海上班的RD就拿一隻手機出來試玩,但就是沒看他上市。看來鴻海的手機之路還是路遙遙,但郭董的大氣魄還是令人寒顫,台灣人一起努力打敗三星,我的期待!

新浪科技訊 8月2日上午消息,據台灣媒體報道,鴻海日前入股聯電旗下手機晶片設計廠商瑞銘科技,憑藉鴻海在全球手機組裝的龐大資源,兩大集團攜手打造“小聯發科”,並與聯發科展開激烈競爭。

據了解,鴻海這次是以境外轉投資公司的名義入主瑞銘。聯電昨日表示無法證實此消息,瑞銘對此表示不便評論。

聯電去年6月全部出脫聯發科持股後,兩家公司結束多年來的合作關係。為了在手機晶片領域再度發展,去年第四季,聯電旗下的宏誠創投與真宏創投,入股凌陽旗下的恆通科技卡位3G晶片。

業界近期再傳出,宏誠創投轉投資的瑞銘,上月底以每股16元至17元的價格,將部份股權轉售鴻海,這也是聯電與鴻海第二次共同攜手。聯電與鴻海第一次是共同投資驅動IC封測廠華宸科技,該公司後來在2004年併入頎邦,今年4月聯電才辭去頎邦董事。

瑞銘另一大股東——智融集團旗下的龍一創投,也與聯電同步拋股。瑞銘上周更召開董事會通過現金增資案,計劃持續引入鴻海更多資金,這次鴻海入主後,將取得四席董事,成為最大股東。

瑞銘成立於2004年9月,董事長劉上傑前身為聯發科手機晶片主管,因為原始班底來自聯發科,加上一成立就獲聯電資金,一度在業界有“小聯發科”之稱。

瑞銘目前員工規模約100人,以PHS基頻晶片與WiMAX晶片為主要業務,但中國大陸近年大力推動3G,PHS手機發展不受支持,使得PHS市場大幅衰退;加上WiMAX需求起飛速度不如預期,導致瑞銘至今仍虧損。瑞銘部分研發團隊也轉向山寨市場,投入2G、2.5晶片,此外,大陸的自有3G技術TD-SCDMA規格也是公司長遠計劃。

業界人士指出,鴻海集團和手機相關的研發人員高達3000人,近年五大手機品牌廠傾向自製,訂單來源不足,山寨手機生意看似不穩定,卻能調節淡旺季産能,也有機會積少成多。若能幫助瑞銘切入2G手機市場,也是鴻海集團寄望頗深的商機,加上2G晶片僅聯發科一家稱霸,鴻海向上游垂直整合晶片,在該公司擁有龐大下游整機組裝的資源下,仍有往上游晶片切入的機會。(木木)

鴻海想要進軍手機市場已經想很久了,之前我有未在鴻海上班的RD就拿一隻手機出來試玩,但就是沒看他上市。看來鴻海的手機之路還是路遙遙,但郭董的大氣魄還是令人寒顫,台灣人一起努力打敗三星,我的期待!

廣告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1/06/09 英吋 瑞銘科技

 

鋰科 掌握動力鋰電池錢景

鋰科科技公司4月14日與上海電氣集團在台北世貿一館第二會議室舉行「推進動力鋰電池產業發展合作簽約儀式」,由上海東部科技轉化公司見證,共同建立動力鋰電池的研發與合作。

鋰科與上海電氣集團的合作是鋰科進入動力鋰電池市場的里程碑,也是鋰科奠定動力鋰電池產業發展的基石。雙方看見大陸政府的「十二‧五規畫」將發展電動汽車產業做為新型戰略型產業,至2020年,新能源汽車產業化和市場規模將達世界第一,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500萬輛;美國歐巴馬總統設定2015年美國電動車輛數將達100萬輛;德國2015年電動車銷售約72,500輛;英國2015年電動車銷售將超過10萬輛;日本富士經濟表示,未來五年EV市場會有90倍的成長。全球未來五年(2011-2015年)鋰電池需求量將達576萬Pack。

鑑於美國、歐盟、日本、韓國、中國,及台灣均將推展電動車市場做為今後五至十年的產業發展與國策方針,致力於推進動力鋰電池的研發與技術服務的發展與合作。而電動車的心臟–鋰電池更是發展電動車產業的重中之重,因此,此合作案,即在宣示鋰科將來能研發及生產高品質、低成本的動力鋰電池供應全球電動車使用。

此合作案是因應大陸國內儲能市場(太陽能與風力發電儲能、充電站儲能設備)與電動車對鋰電池的需求,所提出的合作案。鋰科提供自主知識產權做為合作項目,舉凡動力鋰電池技術及相關科研設備等,上海電氣集團旗下的上海市機械製造工藝研究所有限公司則提供場地、技術人員及相關檢測設備做為合作項目;雙方以此利基共建大陸一流實驗室,為動力鋰電池快速產業化,及持續創新提供支援。此實驗室業務範圍包括:鋰電池正極材料及其相關產品的研發、技術服務、產業培育,及中間研發過程的試生產等。

鋰科與上海電氣集團在今年上半年建立實驗室後,將於下半年成立一家合資公司,為建立大型生產線做準備,以生產電池芯與電池組供應大陸或全球電動車及儲能設備市場需求。

鋰科科技公司電話(02)2211-6288,網址:www.lico.com.tw。 【摘錄經濟】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1/06/09 英吋 產業資訊

 

台灣最賺錢的銀行上海商銀 面臨雙卡銀行搶進企金


李宛蓉

轉寄
列印


連續兩年拿下本國銀行獲利第一名,上海商銀去年每股獲利四.四三元,遙遙領先同業,是銀行業的資優生。今年股東會決定辦理現金增資五十億元,上海商銀十三年來首度增資的動作,將股本擴增至一九六億元,受到市場的關注。

  露出小肚臍的粉紅色小豬一邊唱歌、一邊跳舞,「PUKI PUKI圓肚皮,把錢存進肚子裡!」短短的一個月時間,幫上海商銀帶來七千多筆定期定額的基金開戶數,成長七倍,吉祥物的魅力如此驚人,連上海商銀都覺得不可思議。

  國內銀行還深陷在卡債事件陰影中,前四月忙著處理債務協商、打銷呆帳,百年老店上海商銀,卻乘機倡導從小培養儲蓄的觀念,定期定額買基金,推出傳統象徵儲蓄的「小豬」代言,打了一場漂亮的仗,前四月的手續費收入較去年同期成長一倍以上,前四月每股稅後賺進一.六一元,在國內銀行表現中奪下冠軍寶座。

  「今年財富管理手續費收入占銀行的營收,要成長到兩成以上。」負責財管業務的陳善忠副總為今年業務立下目標。上海商銀在消費金融業務發展較為保守,受到卡債的衝擊並不大,去年才進軍財富管理市場,是起步較晚的銀行。

  外匯及兩岸業務是上海商銀的強項,連續兩年拿下本國銀行獲利第一名,去年每股獲利四.四三元,遙遙領先同業,是銀行業的資優生。上海商銀今年在股東會上決定辦理現金增資五十億元,十三年來首度增資的動作,將股本擴增至一九六億元,受到市場的關注。

  上海商銀陳逸平總經理提出,辦理現金增資,主要是為提高資本適足率(BIS),去年底上海商銀的BIS比率為一○.三%,但若要至國際金融中心增設分支機構,一般要求BIS須達到一二%。

  由於服務客戶赴海外設立服務據點已是上海銀的發展策略,因此有充實資本的需要。另一方面,新版巴塞爾資本協定將於今年底上路,對資本計提可能產生不利影響,初估本行BIS會下降約○.三五%,所以決定提前增資因應。

  企金為主要業務 具兩岸三地通路優勢

  上海商銀的獲利結構有六一%來自企業金融業務,其中四五%的收益來自長期投資,其餘來自中小企業貸款,走的是利基型的路線。

目前上海銀行全台分行共五十六家,通路市占率約一.四%;放款市占率一.五%,雖然比不上國內大型銀行、金控公司,但是卻間接持有香港上海商銀五七.六%的股權,對上海商銀的獲利貢獻有四成以上,香港上海商銀又持有三%中國上海銀行股權,是國內最具有兩岸三地通路優勢的銀行。

  香港上海商銀前四月的稅前盈利約為二十三.五二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五.四%。統計國內銀行目前有十三家在香港設有分行,有五家設有辦事處(只能承作放款不能收存款),但是上海商銀是惟一在兩岸三地都有布局,握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陳逸平分析,國內銀行家數多、價格競爭激烈、產品同質性高,大家爭得頭破血流。海外市場大,上海商銀的策略是隨客戶海外運籌的腳步,提供差異化服務,才能創造藍海策略。

  中國市場年底即將全面對外開放,在還沒開放前,只能採取迂迴耕耘的方式,香港上海商銀與大陸上海銀行、上海浦東發展銀行等已經有策略合作,上海商銀在兩岸的市場上,已經贏在起跑點。

  上海商銀在國內規模小,但在海外發展策略相當靈活!上海商銀海外的版圖,包括香港三十九家分行、一家辦事處,排行當地第五大;倫敦、紐約、舊金山及洛杉磯、深圳都設有分行,上海、越南分別設辦事處。今年仍著手規畫在香港、新加坡等地設立分行或辦事處。

  雙卡銀行爭食 考慮招親擴大市占率

  讓業界關注的是,國內銀行消金業務遭到雙卡問題衝擊,轉向全面搶進企金,市場利率殺紅了眼,進入短兵相接狀態。上海商銀面臨銀行搶進企業金融業務以及通路市占率小,無法降低成本的現實問題。

  陳逸平坦承,消金不好做,大家擠到企金,而與上海商銀往來的客戶反映,每一家銀行都搶著要跟他們做生意,不過上海銀有長期服務企業的優勢。

  另外,將分行家數擴增到八十家左右,是評估硬體投資與人力成本的最適規模,上海商銀將朝申請開設分行,或尋找對象購併的方式,以提高市占率,而握有主導權則是他們堅持的先決條件。

因應股東要求,上海商銀將在近兩年,籌備公開發行及在台灣上市上櫃。頂著連續兩年獲利冠軍的光環,上海商銀今年增資之後,是否能如預期擴展海外業務,把餅做大,繼續當銀行業獲利第一名的資優生,上海商銀面臨不小的挑戰與壓力。(更多精采內容,詳見《今周刊》第493期)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1/06/09 英吋 上海商銀

 

雲端概念股整理

POS、博奕、雲端出頭-工業電腦風華即將再現

1.有「越南賭王」之稱的台商阮正義目前正由群益證券輔導,以楷捷國際投資公司名義(2721)申請返台上市,預計近日內即可送件登錄興櫃

市場有消息指出,該公司與群益證券敲定以每股120元價格登錄興櫃。

2.另外工業電腦當中的POS族群,因較接近消費端,營運谷底已過

3.立端搭上雲端題材股價大漲

在上述三大題材下,工業電腦可望再掀起一波風潮

ü 伍豐:除彩票機外,營運主力為POS,毛利大多有三成以上

ü 振樺:以銷售自有品牌PosiflexPOS為主,是美國前10,印度第二大, 為印度收成概念股,每年毛利都有35%以上

ü 廣積:目前有25%產品用於博奕,受金融海嘯衝擊,上半年獲利YOY-45%,但是第三季ODM訂單回流,獲利Q2Q+38.4%,全年EPS2.76

展望明年法人估廣積EPS可達3.5~4

ü 立端搭上雲端題材股價大漲一波,立端在網通產品的競爭對手包括瑞傳、新漢8234,未來也可注意是否有補漲行情

代號

公司

主要產品

2395

研華

傳統工業電腦

2397

友通

工業及一般主機板

2463

研揚

醫療儀器、POS、公用資訊站

3022

威達電

工業電腦代工

3069

寶晟科

工控卡、背板

3088

艾訊

傳統工業電腦、箝入式單板電腦

3171

天馳

精簡型電腦

3521

鴻翊

POS代工

6105

瑞傳

傳統工業電腦、網通及箝入式單板電腦

6166

凌華

傳統工業電腦、量測及自動化產品

6206

飛捷

POS代工

6245

立端

網通設備

8050

廣積

單板電腦、箝入式電腦及博奕機版卡

8076

伍豐

POS代工、彩票機

8114

振樺電

POS品牌

8234

新漢

傳統工業電腦及網通設備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1/06/09 英吋 產業資訊

 

鴻海入股手機晶片設計廠商瑞銘科技

鴻海想要進軍手機市場已經想很久了,之前我有未在鴻海上班的RD就拿一隻手機出來試玩,但就是沒看他上市。看來鴻海的手機之路還是路遙遙,但郭董的大氣魄還是令人寒顫,台灣人一起努力打敗三星,我的期待!

新浪科技訊 8月2日上午消息,據台灣媒體報道,鴻海日前入股聯電旗下手機晶片設計廠商瑞銘科技,憑藉鴻海在全球手機組裝的龐大資源,兩大集團攜手打造“小聯發科”,並與聯發科展開激烈競爭。

據了解,鴻海這次是以境外轉投資公司的名義入主瑞銘。聯電昨日表示無法證實此消息,瑞銘對此表示不便評論。

聯電去年6月全部出脫聯發科持股後,兩家公司結束多年來的合作關係。為了在手機晶片領域再度發展,去年第四季,聯電旗下的宏誠創投與真宏創投,入股凌陽旗下的恆通科技卡位3G晶片。

業界近期再傳出,宏誠創投轉投資的瑞銘,上月底以每股16元至17元的價格,將部份股權轉售鴻海,這也是聯電與鴻海第二次共同攜手。聯電與鴻海第一次是共同投資驅動IC封測廠華宸科技,該公司後來在2004年併入頎邦,今年4月聯電才辭去頎邦董事。

瑞銘另一大股東——智融集團旗下的龍一創投,也與聯電同步拋股。瑞銘上周更召開董事會通過現金增資案,計劃持續引入鴻海更多資金,這次鴻海入主後,將取得四席董事,成為最大股東。

瑞銘成立於2004年9月,董事長劉上傑前身為聯發科手機晶片主管,因為原始班底來自聯發科,加上一成立就獲聯電資金,一度在業界有“小聯發科”之稱。

瑞銘目前員工規模約100人,以PHS基頻晶片與WiMAX晶片為主要業務,但中國大陸近年大力推動3G,PHS手機發展不受支持,使得PHS市場大幅衰退;加上WiMAX需求起飛速度不如預期,導致瑞銘至今仍虧損。瑞銘部分研發團隊也轉向山寨市場,投入2G、2.5晶片,此外,大陸的自有3G技術TD-SCDMA規格也是公司長遠計劃。

業界人士指出,鴻海集團和手機相關的研發人員高達3000人,近年五大手機品牌廠傾向自製,訂單來源不足,山寨手機生意看似不穩定,卻能調節淡旺季産能,也有機會積少成多。若能幫助瑞銘切入2G手機市場,也是鴻海集團寄望頗深的商機,加上2G晶片僅聯發科一家稱霸,鴻海向上游垂直整合晶片,在該公司擁有龐大下游整機組裝的資源下,仍有往上游晶片切入的機會。(木木)

鴻海想要進軍手機市場已經想很久了,之前我有未在鴻海上班的RD就拿一隻手機出來試玩,但就是沒看他上市。看來鴻海的手機之路還是路遙遙,但郭董的大氣魄還是令人寒顫,台灣人一起努力打敗三星,我的期待!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1/06/09 英吋 未上市股票新聞

 

標籤: , , , ,

台灣最賺錢的銀行上海商銀 面臨雙卡銀行搶進企金


李宛蓉

轉寄
列印


連續兩年拿下本國銀行獲利第一名,上海商銀去年每股獲利四.四三元,遙遙領先同業,是銀行業的資優生。今年股東會決定辦理現金增資五十億元,上海商銀十三年來首度增資的動作,將股本擴增至一九六億元,受到市場的關注。

露出小肚臍的粉紅色小豬一邊唱歌、一邊跳舞,「PUKI PUKI圓肚皮,把錢存進肚子裡!」短短的一個月時間,幫上海商銀帶來七千多筆定期定額的基金開戶數,成長七倍,吉祥物的魅力如此驚人,連上海商銀都覺得不可思議。

國內銀行還深陷在卡債事件陰影中,前四月忙著處理債務協商、打銷呆帳,百年老店上海商銀,卻乘機倡導從小培養儲蓄的觀念,定期定額買基金,推出傳統象徵儲蓄的「小豬」代言,打了一場漂亮的仗,前四月的手續費收入較去年同期成長一倍以上,前四月每股稅後賺進一.六一元,在國內銀行表現中奪下冠軍寶座。

「今年財富管理手續費收入占銀行的營收,要成長到兩成以上。」負責財管業務的陳善忠副總為今年業務立下目標。上海商銀在消費金融業務發展較為保守,受到卡債的衝擊並不大,去年才進軍財富管理市場,是起步較晚的銀行。

外匯及兩岸業務是上海商銀的強項,連續兩年拿下本國銀行獲利第一名,去年每股獲利四.四三元,遙遙領先同業,是銀行業的資優生。上海商銀今年在股東會上決定辦理現金增資五十億元,十三年來首度增資的動作,將股本擴增至一九六億元,受到市場的關注。

上海商銀陳逸平總經理提出,辦理現金增資,主要是為提高資本適足率(BIS),去年底上海商銀的BIS比率為一○.三%,但若要至國際金融中心增設分支機構,一般要求BIS須達到一二%。

由於服務客戶赴海外設立服務據點已是上海銀的發展策略,因此有充實資本的需要。另一方面,新版巴塞爾資本協定將於今年底上路,對資本計提可能產生不利影響,初估本行BIS會下降約○.三五%,所以決定提前增資因應。

企金為主要業務 具兩岸三地通路優勢

上海商銀的獲利結構有六一%來自企業金融業務,其中四五%的收益來自長期投資,其餘來自中小企業貸款,走的是利基型的路線。

目前上海銀行全台分行共五十六家,通路市占率約一.四%;放款市占率一.五%,雖然比不上國內大型銀行、金控公司,但是卻間接持有香港上海商銀五七.六%的股權,對上海商銀的獲利貢獻有四成以上,香港上海商銀又持有三%中國上海銀行股權,是國內最具有兩岸三地通路優勢的銀行。

香港上海商銀前四月的稅前盈利約為二十三.五二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五.四%。統計國內銀行目前有十三家在香港設有分行,有五家設有辦事處(只能承作放款不能收存款),但是上海商銀是惟一在兩岸三地都有布局,握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陳逸平分析,國內銀行家數多、價格競爭激烈、產品同質性高,大家爭得頭破血流。海外市場大,上海商銀的策略是隨客戶海外運籌的腳步,提供差異化服務,才能創造藍海策略。

中國市場年底即將全面對外開放,在還沒開放前,只能採取迂迴耕耘的方式,香港上海商銀與大陸上海銀行、上海浦東發展銀行等已經有策略合作,上海商銀在兩岸的市場上,已經贏在起跑點。

上海商銀在國內規模小,但在海外發展策略相當靈活!上海商銀海外的版圖,包括香港三十九家分行、一家辦事處,排行當地第五大;倫敦、紐約、舊金山及洛杉磯、深圳都設有分行,上海、越南分別設辦事處。今年仍著手規畫在香港、新加坡等地設立分行或辦事處。

雙卡銀行爭食 考慮招親擴大市占率

讓業界關注的是,國內銀行消金業務遭到雙卡問題衝擊,轉向全面搶進企金,市場利率殺紅了眼,進入短兵相接狀態。上海商銀面臨銀行搶進企業金融業務以及通路市占率小,無法降低成本的現實問題。

陳逸平坦承,消金不好做,大家擠到企金,而與上海商銀往來的客戶反映,每一家銀行都搶著要跟他們做生意,不過上海銀有長期服務企業的優勢。

另外,將分行家數擴增到八十家左右,是評估硬體投資與人力成本的最適規模,上海商銀將朝申請開設分行,或尋找對象購併的方式,以提高市占率,而握有主導權則是他們堅持的先決條件。

因應股東要求,上海商銀將在近兩年,籌備公開發行及在台灣上市上櫃。頂著連續兩年獲利冠軍的光環,上海商銀今年增資之後,是否能如預期擴展海外業務,把餅做大,繼續當銀行業獲利第一名的資優生,上海商銀面臨不小的挑戰與壓力。(更多精采內容,詳見《今周刊》第493期)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1/06/09 英吋 未分類